焦作网 WWW.JZRB.COM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堅決打贏“三夏”攻堅戰丨我的“三夏”裝備
更新時間:2025/6/3 9:36:45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核心提示丨“三夏”時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土地的饋贈。而與他們并肩作戰的,還有一件件看似普通卻被視為寶貝的物品,成為他們與土地開啟對話的親密伙伴。

  “郭小麥”的尺子和鏟子,丈量著麥田的秘密;種糧大戶的手機,指揮著耕種收的智慧集成;基層農技人員的二維碼胸牌,藏著服務鄉親的熱忱;農機人的扳手,擰動著豐收的齒輪;莊稼人的麥兜,盛滿了對每一粒糧食的珍視。

  在這個火熱的季節里,讓我們透過這些特別的裝備,觸摸三農人滾燙的初心,見證農業科技帶來的日新月異。

  手機種地省錢省力

  邱守先

  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王俠 文/圖

  6月1日清晨,天剛泛出魚肚白,種糧大戶邱守先就拿起手機直奔麥田。

  商水縣張莊鎮高標準農田里,農機轟鳴。一邊,秸稈打捆機邊走邊吐出一個個秸稈球,緊隨其后的清運車立即把秸稈球抓走;另一邊,由北斗導航的氣吸式播種機正在精準播種玉米。

  “昨晚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收了一夜麥;天剛亮,我就拿手機聯系作業隊,把秸稈打捆機、播種機都叫過來了。”邱守先說,“麥熟一晌,搶收搶種2000畝地,最寶貴的就是時間。”

  “以前種地離不開牛,現在種地離不開手機!”邱守先說,“從播種到顆粒歸倉,根據耕種收需要,都可以在手機上隨時‘點單’,從農機合作社調來各種新型智慧化農機。”

  “我們用這種最先進的耬耩地,不會缺苗斷壟。”邱守先指著遠處由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氣吸式播種機說,“農機專業合作社常年為我們提供耕、種、管、收全程智能化機械化農機服務。”

  “現在種地很輕松,靠一部手機就能指揮‘千軍萬馬’完成耕種收,否則就這2000多畝地,我根本忙不過來。”邱守先說,小麥該收割時,提前跟收割隊打電話,安排機手過來收割;小麥收割后,與運輸隊聯系,把車輛準備好;麥子歸倉后,秸稈清運隊、深耕作業隊根據耕地面積安排好作業車輛。

  走在田間,邱守先的手機會自動跟蹤、顯示距離最近的水肥一體機號碼,隨時準備澆水施肥。

  “今年春節過后,一直沒有有效降水。今年小麥能每畝地實打實收1400多斤,全靠水肥一體機及時澆水施肥。”邱守先打開手機上澆水施肥的APP說,“現在手機屏幕顯示的是地里的所有機井。無論俺在哪里,只要有5G信號,就可以遙控澆水施肥。”

  “用水肥一體機每畝地澆水只需要5元電費,雇人澆地每畝地成本要70元。”邱守先說,“現在我們都是按需精準澆水施肥,不再‘一炮轟’,不僅節約了化肥,作物的產量、質量也明顯上去了。”

  “每次天氣有變,氣象局都會提前通知,提醒我們精準作業。”提起手機“種地”的好處,邱守先有說不完的話,“我們使用的農資也都是用手機直接和廠家聯系的。相比從農資店里購買,一畝地的肥料能便宜20元,這也是我們實現規模化種植以后節本增效的重要一項。”

  “正是有了手機、智慧農機這些智能設備從各方面帶來的降本增效,我們農民種糧才能多賺錢。”邱守先說,“有了手機管家,種地既有把握又輕松。”

  二維碼里的田間情

  王慶安

  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婷婷 魏靜敏 文/圖

  “王老師,我第五遍滴灌開始了,還要用尿素嗎?”

  5月30日清晨5點38分,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獲嘉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王慶安的手機屏驟然亮起,洛陽偃師種糧大戶張建光的消息彈出。王慶安手指在屏幕上迅速敲打:你第四遍追過肥了,這一次就不需要了。另外,滴水別超過每畝30立方米。

  此時,窗外晨光悄然探入。對這位在豫北麥田躬耕35載的土肥站站長來說,“三夏”的忙碌,他早已習以為常。

  在獲嘉縣的田間地頭,常能瞧見一道風景:王慶安晃動著胸前掛著的二維碼卡片,熱情地招呼來往的農戶,“掃一掃,種田難題隨時聊!”

  這枚二維碼,已在麥浪里搖晃了7個年頭,串起了他與近2000名農戶的心。

  這枚“紐帶”的誕生,藏著一個讓王慶安一直念念不忘的細節。

  2018年夏收時節,電話那頭一位大娘剛開口問了句施肥的事,便急著掛斷,唯恐話費太貴“劃不來”。這沉重的三個字讓王慶安心里久久不安。回到單位,他就把自己的微信二維碼打印好放到工作胸牌另一面。從此,農技的暖意與田壟的距離只隔著一次掃碼的距離。

  今年2月,浚縣衛賢鎮衛賢村的高秀玲聽了王慶安的技術講課后,感覺新技術不錯,便掃二維碼加了微信,嘗試鋪設滴灌帶。可忙活一天,部分滴灌帶出水太少,麥田等著“喝水”,這可咋辦?

  視頻連線后,王慶安仔細詢問設備安裝過程,初步判斷滴灌帶鋪設太長。經過他的指導,水滴順利涌出……

  白天,王慶安在地里東奔西走,查看莊稼長勢;一有空,就守著手機回復農戶們的問題。

  線上服務,讓農技推廣有了大提速。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王慶安經常受邀前往各地開展農技授課,在這個過程中,他與全省各地種植戶建立起廣泛聯系。“以前一天最多跑幾個村,現在洛陽、商丘、駐馬店等地的農戶拍張照片發過來,我們就能很好溝通。”王慶安說。

  他的微信朋友圈更像一冊鮮活的農事口訣:“施了肥,大水灌,肥隨水走不高產;種地靠人不靠天,滴灌澆水最方便……”

  獲嘉縣照鏡鎮照鏡村的村口,該鎮東彰儀村種糧大戶王光營騎著電動車飛馳而過,看到在地頭科普的王慶安,連忙調轉車頭回來問候。“特別喜歡王老師講課,都是順口溜,好記好用!干起活來心里更有譜。”王光營滿臉是笑地說。

  暮色降臨,麥田里的收割機還在轟鳴。王慶安拿出胸前的二維碼胸牌輕輕擦拭,手機屏又亮起新消息:“王老師,花生滴灌好還是噴灌好?”他俯首專注回復。

  這方小小的二維碼,一頭連著希望的田野,一頭系著農戶們的期盼,讓每一個農耕日子里的疑問都有了溫暖回復。

  盡管線上服務便捷,但55歲的王慶安仍愛往地里鉆。“農技推廣的真諦在田間。”王慶安說,變的是方式,不變的是永遠幫大家種好地的初心。

  “郭小麥”的老搭檔

  郭天財

  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趙博 文/圖

  清晨的豫北平原上,一望無際的麥田猶如廣闊的海洋,微風拂過,麥浪起伏。

  5月28日,在位于原陽縣福寧集鎮的河南農業大學小麥試驗田里,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緩緩俯下身來,從陳舊褪色的塑料袋里取出兩件工具:一個磨損了的鋼卷尺,一把已被磨得锃亮的小鋼鏟。

  老人正是河南農大教授、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他被農民朋友親切地稱為“郭小麥”。只見他動作熟練輕柔,用小鏟子撥開麥根邊的泥土,挖出一簇小麥,一根根端詳后,拉出卷尺開始測量麥稈的身高。

  田里正在進行的是小麥單株選拔、評價等科研工作。“小麥灌漿后期是小麥的各種性狀在田間表現最充分的時期,也是能夠在田間最直觀地鑒定評價小麥材料各種性狀優劣的最佳時期。”郭天財說。

  為了及時了解我省小麥的生長情況,給廣大農戶提供更準確的建議,3月份以來,郭天財一直奔走在全省各地,查看小麥長勢、土壤墑情和病蟲害防治情況。

  年輕時,郭天財深為當時測量工具攜帶不便所困擾。于是,他買來一個鋼卷尺,并親手設計了一把稱手的小鋼鏟,這把鋼鏟長僅20多厘米,上面有精細的刻度。至今,這兩種小工具已被他隨身攜帶50年。

  “利用這兩件小工具,我可以查看土壤墑情、苗情長勢,為小麥問診把脈,為麥田管理開處方。”郭天財說。

  50年來,這兩件小工具成了郭天財去麥田里的標配,陪他走過河南各個主要縣區的麥田。

  從小麥下種到收獲,郭天財正是憑借這一尺一鏟,破解了無數小麥生長的秘密。他用小鏟掘開土地,洞察土壤墑情和根系狀態;用尺子反復丈量,精準測量小麥葉片長度和根長,及時判斷麥苗屬于壯苗、旺苗還是弱苗。手中的卷尺量過數不清的麥稈,手中的鏟子被握得光滑圓潤,無聲記錄著小麥和土地相融的每一寸光陰。

  郭天財的一尺一鏟。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趙博 攝

  郭天財對這兩件工具的情感,早已超越了一般農具的范疇。

  “它們就像我的左膀右臂,只要是到麥田里去,我都會帶上這兩個老搭檔。”郭天財說。

  郭天財的學生,如今已是小麥專家的方保停,每每看到老師愛惜地擦拭那兩件工具,都深為感動:“郭老師是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50年不離身的尺子和鏟子就是最直觀的詮釋。”

  一尺一鏟五十載,麥田深處問豐年。正是這最原始卻最可靠的工具組合,協助郭天財在無數個日夜的躬耕中,篩選培育出多個適應黃淮麥區的優質高產小麥品種,讓中原沃土收獲豐收的希望。

  扳手“擰”出田間成長

  劉富康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于濤 文/圖

  5月30日,民權縣褚廟鄉利河村,烈日當空。

  民權縣同升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機手劉富康駕駛著大型拖拉機,開到一片已經收過大蒜的農田邊,準備播種玉米。

  拖拉機在地里行駛不到兩米,劉富康便停了下來,從駕駛座旁的工具箱里,拿出一把活動扳手。

  “玉米種的間距看著有點小,得調整一下播種機的螺絲,需要先擰松再擰緊。”他一邊解釋,一邊熟練地調整扳手的尺寸。

  “這家伙,比啥都好使,干啥都用得到。”劉富康用沾滿油泥的手拍了拍扳手,語氣里滿是信賴。

  當上農機手后,這把扳手就一直在他手邊,手柄上的膠皮早已磨破,露出了金屬本色。

  “‘三夏’收種,就是跟時間賽跑,跟老天爺搶糧食。”劉富康說,“機器這東西,再好的牌子,高強度連軸轉,出點小毛病太正常了。皮帶松了、螺絲震掉了、連接件晃了,哪一樣都得用它去修。”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去年播玉米時,拖拉機的離合器出現故障,他用扳手一點點拆解部件,用了兩個多小時才排除故障。

  “當時太陽曬得扳手燙手,可每擰動一次,就離成功更近一步。”他說。

  2022年,26歲的劉富康返鄉和父親一起種地。從一開始的很多工具都不認識,到現在能從40多種型號的扳手中,隨時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件,還可以獨立修理一些機械的小毛病,他一直在學習中進步。

  調整玉米精量播種機時,劉富康還是不太放心,便給父親劉振軍打了個電話,喊他來搭把手。

  “現在是科技的時代,各種機器性能各不相同,你還需要更多地學習。”劉振軍是一個種地老把式,到地里后,他一邊上手查看機器,一邊指導劉富康。

  十幾分鐘后,伴隨著扳手與螺母咬合發出的嘎吱聲,松動的螺栓被一寸寸擰緊。劉振軍直起身,抹了把汗,臉上露出笑容。

  隨后,劉富康重新啟動拖拉機。機器發出有力的轟鳴聲,在土地里播下一粒粒孕育希望的種子。

  麥兜里的“糧”心守望

  劉秀容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一潔 文/圖

  6月1日,天氣陰沉,灰色云層壓得很低,卻壓不住蒸騰的暑氣。孟州市趙和鎮冶墻村的一片麥地里,77歲的劉秀容手攥麥兜——一只編織袋,蹚著麥茬在地里走得利落。

  今年家里種了30多畝地,前幾日雇了收割機收完麥子,玉米也種下了,本該松口氣,可劉秀容卻更忙了,每天攥著編織袋一早就往地里跑。

  兒子崔建新跟在母親身后,望著她佝僂的背影直搖頭:“機器收得很干凈,真不知她天天鉆麥茬地圖個啥。”

  劉秀容充耳不聞、腳步穩當,不停在田間掃視、翻撿,每走到收割機壓過的低洼處就停下,那里的麥茬倒伏得雜亂,常有整穗的麥子被泥土半掩著。她目標精準,俯身、撥開秸稈、拾穗,動作利落,麥穗穩穩落入袋中。

  “最早用上收割機時,一上午編織袋能裝滿七八回,現在機器靈光了,漏下的麥子少多了,但有些溝坎里難免會有漏掉的。”劉秀容說,拾麥子是莊稼人的老傳統,只是隨著機器改良,地里的麥子被收得越來越干凈,這個行為似乎變得有些“不劃算”了。

  “以前剛收過的地里,一天能撿出百十斤麥子。”崔建新幫母親拎起編織袋,拾麥子的場景讓他想起童年,母親總在收完莊稼后帶著編織袋去地里拾麥子,“現在幾天下來也難湊百十斤,而且她都這把年紀了,天又熱……”

  如今日子越來越好,可母親還是改不了這個習慣,哪怕雇了收割機,也要在地里轉上七八天,直到看不見像樣的麥穗。崔建新勸也勸不動,只好跟著一起來。

  臨近中午,田埂那邊傳來孩子的聲音,放假的孫女朵朵蹦跳著過來:“奶奶,我來一起撿麥子!”劉秀容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忙不迭地交代:“小心點兒,麥茬扎人。”孫女學著奶奶的樣子在地里搜索起來,撿到的麥穗放進奶奶的編織袋里,袋子漸漸墜了下去。

  “百麥不成面,百米不成飯。”劉秀容掂了掂袋子說,“現在的日子都好過了,但糧食金貴,這些麥穗撿回家磨成面,奶奶給你蒸饃吃。”

  收割機的履帶印痕尚新,劉秀容一家三代人的身影依舊在麥茬地里搜尋。歲月流轉,科技進步改變了傳統的耕作方式,但編織袋里依然盛滿了無數像劉秀容一樣的農人對土地的敬畏、對每一粒糧食的珍視。

hnrb2025060304_00.png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堅決打贏“三夏”攻堅戰丨我的“三夏”裝備
    2025/6/3 9:36:45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核心提示丨“三夏”時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土地的饋贈。而與他們并肩作戰的,還有一件件看似普通卻被視為寶貝的物品,成為他們與土地開啟對話的親密伙伴。

      “郭小麥”的尺子和鏟子,丈量著麥田的秘密;種糧大戶的手機,指揮著耕種收的智慧集成;基層農技人員的二維碼胸牌,藏著服務鄉親的熱忱;農機人的扳手,擰動著豐收的齒輪;莊稼人的麥兜,盛滿了對每一粒糧食的珍視。

      在這個火熱的季節里,讓我們透過這些特別的裝備,觸摸三農人滾燙的初心,見證農業科技帶來的日新月異。

      手機種地省錢省力

      邱守先

      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王俠 文/圖

      6月1日清晨,天剛泛出魚肚白,種糧大戶邱守先就拿起手機直奔麥田。

      商水縣張莊鎮高標準農田里,農機轟鳴。一邊,秸稈打捆機邊走邊吐出一個個秸稈球,緊隨其后的清運車立即把秸稈球抓走;另一邊,由北斗導航的氣吸式播種機正在精準播種玉米。

      “昨晚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收了一夜麥;天剛亮,我就拿手機聯系作業隊,把秸稈打捆機、播種機都叫過來了。”邱守先說,“麥熟一晌,搶收搶種2000畝地,最寶貴的就是時間。”

      “以前種地離不開牛,現在種地離不開手機!”邱守先說,“從播種到顆粒歸倉,根據耕種收需要,都可以在手機上隨時‘點單’,從農機合作社調來各種新型智慧化農機。”

      “我們用這種最先進的耬耩地,不會缺苗斷壟。”邱守先指著遠處由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氣吸式播種機說,“農機專業合作社常年為我們提供耕、種、管、收全程智能化機械化農機服務。”

      “現在種地很輕松,靠一部手機就能指揮‘千軍萬馬’完成耕種收,否則就這2000多畝地,我根本忙不過來。”邱守先說,小麥該收割時,提前跟收割隊打電話,安排機手過來收割;小麥收割后,與運輸隊聯系,把車輛準備好;麥子歸倉后,秸稈清運隊、深耕作業隊根據耕地面積安排好作業車輛。

      走在田間,邱守先的手機會自動跟蹤、顯示距離最近的水肥一體機號碼,隨時準備澆水施肥。

      “今年春節過后,一直沒有有效降水。今年小麥能每畝地實打實收1400多斤,全靠水肥一體機及時澆水施肥。”邱守先打開手機上澆水施肥的APP說,“現在手機屏幕顯示的是地里的所有機井。無論俺在哪里,只要有5G信號,就可以遙控澆水施肥。”

      “用水肥一體機每畝地澆水只需要5元電費,雇人澆地每畝地成本要70元。”邱守先說,“現在我們都是按需精準澆水施肥,不再‘一炮轟’,不僅節約了化肥,作物的產量、質量也明顯上去了。”

      “每次天氣有變,氣象局都會提前通知,提醒我們精準作業。”提起手機“種地”的好處,邱守先有說不完的話,“我們使用的農資也都是用手機直接和廠家聯系的。相比從農資店里購買,一畝地的肥料能便宜20元,這也是我們實現規模化種植以后節本增效的重要一項。”

      “正是有了手機、智慧農機這些智能設備從各方面帶來的降本增效,我們農民種糧才能多賺錢。”邱守先說,“有了手機管家,種地既有把握又輕松。”

      二維碼里的田間情

      王慶安

      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婷婷 魏靜敏 文/圖

      “王老師,我第五遍滴灌開始了,還要用尿素嗎?”

      5月30日清晨5點38分,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獲嘉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王慶安的手機屏驟然亮起,洛陽偃師種糧大戶張建光的消息彈出。王慶安手指在屏幕上迅速敲打:你第四遍追過肥了,這一次就不需要了。另外,滴水別超過每畝30立方米。

      此時,窗外晨光悄然探入。對這位在豫北麥田躬耕35載的土肥站站長來說,“三夏”的忙碌,他早已習以為常。

      在獲嘉縣的田間地頭,常能瞧見一道風景:王慶安晃動著胸前掛著的二維碼卡片,熱情地招呼來往的農戶,“掃一掃,種田難題隨時聊!”

      這枚二維碼,已在麥浪里搖晃了7個年頭,串起了他與近2000名農戶的心。

      這枚“紐帶”的誕生,藏著一個讓王慶安一直念念不忘的細節。

      2018年夏收時節,電話那頭一位大娘剛開口問了句施肥的事,便急著掛斷,唯恐話費太貴“劃不來”。這沉重的三個字讓王慶安心里久久不安。回到單位,他就把自己的微信二維碼打印好放到工作胸牌另一面。從此,農技的暖意與田壟的距離只隔著一次掃碼的距離。

      今年2月,浚縣衛賢鎮衛賢村的高秀玲聽了王慶安的技術講課后,感覺新技術不錯,便掃二維碼加了微信,嘗試鋪設滴灌帶。可忙活一天,部分滴灌帶出水太少,麥田等著“喝水”,這可咋辦?

      視頻連線后,王慶安仔細詢問設備安裝過程,初步判斷滴灌帶鋪設太長。經過他的指導,水滴順利涌出……

      白天,王慶安在地里東奔西走,查看莊稼長勢;一有空,就守著手機回復農戶們的問題。

      線上服務,讓農技推廣有了大提速。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王慶安經常受邀前往各地開展農技授課,在這個過程中,他與全省各地種植戶建立起廣泛聯系。“以前一天最多跑幾個村,現在洛陽、商丘、駐馬店等地的農戶拍張照片發過來,我們就能很好溝通。”王慶安說。

      他的微信朋友圈更像一冊鮮活的農事口訣:“施了肥,大水灌,肥隨水走不高產;種地靠人不靠天,滴灌澆水最方便……”

      獲嘉縣照鏡鎮照鏡村的村口,該鎮東彰儀村種糧大戶王光營騎著電動車飛馳而過,看到在地頭科普的王慶安,連忙調轉車頭回來問候。“特別喜歡王老師講課,都是順口溜,好記好用!干起活來心里更有譜。”王光營滿臉是笑地說。

      暮色降臨,麥田里的收割機還在轟鳴。王慶安拿出胸前的二維碼胸牌輕輕擦拭,手機屏又亮起新消息:“王老師,花生滴灌好還是噴灌好?”他俯首專注回復。

      這方小小的二維碼,一頭連著希望的田野,一頭系著農戶們的期盼,讓每一個農耕日子里的疑問都有了溫暖回復。

      盡管線上服務便捷,但55歲的王慶安仍愛往地里鉆。“農技推廣的真諦在田間。”王慶安說,變的是方式,不變的是永遠幫大家種好地的初心。

      “郭小麥”的老搭檔

      郭天財

      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趙博 文/圖

      清晨的豫北平原上,一望無際的麥田猶如廣闊的海洋,微風拂過,麥浪起伏。

      5月28日,在位于原陽縣福寧集鎮的河南農業大學小麥試驗田里,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緩緩俯下身來,從陳舊褪色的塑料袋里取出兩件工具:一個磨損了的鋼卷尺,一把已被磨得锃亮的小鋼鏟。

      老人正是河南農大教授、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他被農民朋友親切地稱為“郭小麥”。只見他動作熟練輕柔,用小鏟子撥開麥根邊的泥土,挖出一簇小麥,一根根端詳后,拉出卷尺開始測量麥稈的身高。

      田里正在進行的是小麥單株選拔、評價等科研工作。“小麥灌漿后期是小麥的各種性狀在田間表現最充分的時期,也是能夠在田間最直觀地鑒定評價小麥材料各種性狀優劣的最佳時期。”郭天財說。

      為了及時了解我省小麥的生長情況,給廣大農戶提供更準確的建議,3月份以來,郭天財一直奔走在全省各地,查看小麥長勢、土壤墑情和病蟲害防治情況。

      年輕時,郭天財深為當時測量工具攜帶不便所困擾。于是,他買來一個鋼卷尺,并親手設計了一把稱手的小鋼鏟,這把鋼鏟長僅20多厘米,上面有精細的刻度。至今,這兩種小工具已被他隨身攜帶50年。

      “利用這兩件小工具,我可以查看土壤墑情、苗情長勢,為小麥問診把脈,為麥田管理開處方。”郭天財說。

      50年來,這兩件小工具成了郭天財去麥田里的標配,陪他走過河南各個主要縣區的麥田。

      從小麥下種到收獲,郭天財正是憑借這一尺一鏟,破解了無數小麥生長的秘密。他用小鏟掘開土地,洞察土壤墑情和根系狀態;用尺子反復丈量,精準測量小麥葉片長度和根長,及時判斷麥苗屬于壯苗、旺苗還是弱苗。手中的卷尺量過數不清的麥稈,手中的鏟子被握得光滑圓潤,無聲記錄著小麥和土地相融的每一寸光陰。

      郭天財的一尺一鏟。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趙博 攝

      郭天財對這兩件工具的情感,早已超越了一般農具的范疇。

      “它們就像我的左膀右臂,只要是到麥田里去,我都會帶上這兩個老搭檔。”郭天財說。

      郭天財的學生,如今已是小麥專家的方保停,每每看到老師愛惜地擦拭那兩件工具,都深為感動:“郭老師是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50年不離身的尺子和鏟子就是最直觀的詮釋。”

      一尺一鏟五十載,麥田深處問豐年。正是這最原始卻最可靠的工具組合,協助郭天財在無數個日夜的躬耕中,篩選培育出多個適應黃淮麥區的優質高產小麥品種,讓中原沃土收獲豐收的希望。

      扳手“擰”出田間成長

      劉富康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于濤 文/圖

      5月30日,民權縣褚廟鄉利河村,烈日當空。

      民權縣同升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機手劉富康駕駛著大型拖拉機,開到一片已經收過大蒜的農田邊,準備播種玉米。

      拖拉機在地里行駛不到兩米,劉富康便停了下來,從駕駛座旁的工具箱里,拿出一把活動扳手。

      “玉米種的間距看著有點小,得調整一下播種機的螺絲,需要先擰松再擰緊。”他一邊解釋,一邊熟練地調整扳手的尺寸。

      “這家伙,比啥都好使,干啥都用得到。”劉富康用沾滿油泥的手拍了拍扳手,語氣里滿是信賴。

      當上農機手后,這把扳手就一直在他手邊,手柄上的膠皮早已磨破,露出了金屬本色。

      “‘三夏’收種,就是跟時間賽跑,跟老天爺搶糧食。”劉富康說,“機器這東西,再好的牌子,高強度連軸轉,出點小毛病太正常了。皮帶松了、螺絲震掉了、連接件晃了,哪一樣都得用它去修。”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去年播玉米時,拖拉機的離合器出現故障,他用扳手一點點拆解部件,用了兩個多小時才排除故障。

      “當時太陽曬得扳手燙手,可每擰動一次,就離成功更近一步。”他說。

      2022年,26歲的劉富康返鄉和父親一起種地。從一開始的很多工具都不認識,到現在能從40多種型號的扳手中,隨時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件,還可以獨立修理一些機械的小毛病,他一直在學習中進步。

      調整玉米精量播種機時,劉富康還是不太放心,便給父親劉振軍打了個電話,喊他來搭把手。

      “現在是科技的時代,各種機器性能各不相同,你還需要更多地學習。”劉振軍是一個種地老把式,到地里后,他一邊上手查看機器,一邊指導劉富康。

      十幾分鐘后,伴隨著扳手與螺母咬合發出的嘎吱聲,松動的螺栓被一寸寸擰緊。劉振軍直起身,抹了把汗,臉上露出笑容。

      隨后,劉富康重新啟動拖拉機。機器發出有力的轟鳴聲,在土地里播下一粒粒孕育希望的種子。

      麥兜里的“糧”心守望

      劉秀容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一潔 文/圖

      6月1日,天氣陰沉,灰色云層壓得很低,卻壓不住蒸騰的暑氣。孟州市趙和鎮冶墻村的一片麥地里,77歲的劉秀容手攥麥兜——一只編織袋,蹚著麥茬在地里走得利落。

      今年家里種了30多畝地,前幾日雇了收割機收完麥子,玉米也種下了,本該松口氣,可劉秀容卻更忙了,每天攥著編織袋一早就往地里跑。

      兒子崔建新跟在母親身后,望著她佝僂的背影直搖頭:“機器收得很干凈,真不知她天天鉆麥茬地圖個啥。”

      劉秀容充耳不聞、腳步穩當,不停在田間掃視、翻撿,每走到收割機壓過的低洼處就停下,那里的麥茬倒伏得雜亂,常有整穗的麥子被泥土半掩著。她目標精準,俯身、撥開秸稈、拾穗,動作利落,麥穗穩穩落入袋中。

      “最早用上收割機時,一上午編織袋能裝滿七八回,現在機器靈光了,漏下的麥子少多了,但有些溝坎里難免會有漏掉的。”劉秀容說,拾麥子是莊稼人的老傳統,只是隨著機器改良,地里的麥子被收得越來越干凈,這個行為似乎變得有些“不劃算”了。

      “以前剛收過的地里,一天能撿出百十斤麥子。”崔建新幫母親拎起編織袋,拾麥子的場景讓他想起童年,母親總在收完莊稼后帶著編織袋去地里拾麥子,“現在幾天下來也難湊百十斤,而且她都這把年紀了,天又熱……”

      如今日子越來越好,可母親還是改不了這個習慣,哪怕雇了收割機,也要在地里轉上七八天,直到看不見像樣的麥穗。崔建新勸也勸不動,只好跟著一起來。

      臨近中午,田埂那邊傳來孩子的聲音,放假的孫女朵朵蹦跳著過來:“奶奶,我來一起撿麥子!”劉秀容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忙不迭地交代:“小心點兒,麥茬扎人。”孫女學著奶奶的樣子在地里搜索起來,撿到的麥穗放進奶奶的編織袋里,袋子漸漸墜了下去。

      “百麥不成面,百米不成飯。”劉秀容掂了掂袋子說,“現在的日子都好過了,但糧食金貴,這些麥穗撿回家磨成面,奶奶給你蒸饃吃。”

      收割機的履帶印痕尚新,劉秀容一家三代人的身影依舊在麥茬地里搜尋。歲月流轉,科技進步改變了傳統的耕作方式,但編織袋里依然盛滿了無數像劉秀容一樣的農人對土地的敬畏、對每一粒糧食的珍視。

    hnrb2025060304_00.png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十佳旅行社_新疆旅游报价_新疆自驾跟团游-新疆中西部国际旅行社 | Duoguan 夺冠集团 | 太空舱_民宿太空舱厂家_移动房屋太空舱价格-豪品建筑 | 超声波反应釜【百科】-以马内利仪器 | 台湾Apex减速机_APEX行星减速机_台湾精锐减速机厂家代理【现货】-杭州摩森机电 | 制氮设备_PSA制氮机_激光切割制氮机_氮气机生产厂家-苏州西斯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大流量卧式砂磨机_强力分散机_双行星双动力混合机_同心双轴搅拌机-莱州市龙跃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实战IT培训机构_IT培训班选大学生IT技术培训中心_中公优就业 | 万濠影像仪(万濠投影仪)百科-苏州林泽仪器 | 江西自考网-江西自学考试网 | 手机存放柜,超市储物柜,电子储物柜,自动寄存柜,行李寄存柜,自动存包柜,条码存包柜-上海天琪实业有限公司 | 盐水蒸发器,水洗盐设备,冷凝结晶切片机,转鼓切片机,絮凝剂加药系统-无锡瑞司恩机械有限公司 | 振动台-振动试验台-振动冲击台-广东剑乔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安徽控制器-合肥船用空调控制器-合肥家电控制器-合肥迅驰电子厂 安徽净化板_合肥岩棉板厂家_玻镁板厂家_安徽科艺美洁净科技有限公司 | 协议书_协议合同格式模板范本大全 | 纳米涂料品牌 防雾抗污纳米陶瓷涂料厂家_虹瓷科技 | 工业冷却塔维修厂家_方形不锈钢工业凉水塔维修改造方案-广东康明节能空调有限公司 | 门禁卡_智能IC卡_滴胶卡制作_硅胶腕带-卡立方rfid定制厂家 | 流量卡中心-流量卡套餐查询系统_移动电信联通流量卡套餐大全 | 消防泵-XBD单级卧式/立式消防泵-上海塑泉泵阀(集团)有限公司 | 特种阀门-调节阀门-高温熔盐阀-镍合金截止阀-钛阀门-高温阀门-高性能蝶阀-蒙乃尔合金阀门-福建捷斯特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陕西华春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CT-无锡璟能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 手机存放柜,超市储物柜,电子储物柜,自动寄存柜,行李寄存柜,自动存包柜,条码存包柜-上海天琪实业有限公司 | 网站优化公司_北京网站优化_抖音短视频代运营_抖音关键词seo优化排名-通则达网络 | 智能化的检漏仪_气密性测试仪_流量测试仪_流阻阻力测试仪_呼吸管快速检漏仪_连接器防水测试仪_车载镜头测试仪_奥图自动化科技 | 工业用品一站式采购平台|南创工品汇-官网|广州南创 | 挤奶设备过滤纸,牛奶过滤纸,挤奶机过滤袋-济南蓝贝尔工贸有限公司 | 挤塑板-XPS挤塑板-挤塑板设备厂家[襄阳欧格] | 拉力机-拉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伸试验机-剥离强度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河南彩印编织袋,郑州饲料编织袋定制,肥料编织袋加工厂-盛军塑业 河南凯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ph计】|在线ph计|工业ph计|ph计厂家|ph计价格|酸度计生产厂家_武汉吉尔德科技有限公司 | 刮板输送机,粉尘加湿搅拌机,螺旋输送机,布袋除尘器 | 防水套管厂家_刚性防水套管_柔性防水套管_不锈钢防水套管-郑州中泰管道 | 武汉高温老化房,恒温恒湿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武汉安德信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陶氏道康宁消泡剂_瓦克消泡剂_蓝星_海明斯德谦_广百进口消泡剂 | 齿轮减速马达一体式_蜗轮蜗杆减速机配电机-德国BOSERL齿轮减速电动机生产厂家 | [品牌官网]贵州遵义双宁口腔连锁_贵州遵义牙科医院哪家好_种植牙_牙齿矫正_原华美口腔 | 法兰连接型电磁流量计-蒸汽孔板节流装置流量计-北京凯安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ET3000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_ZSR10A直流_SXJS-IV智能_SX-9000全自动油介质损耗测试仪-上海康登 | 全自动烧卖机厂家_饺子机_烧麦机价格_小笼汤包机_宁波江北阜欣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