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网 WWW.JZRB.COM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讓中原糧倉更充盈更穩固——河南打造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的實踐與啟示
更新時間:2025/7/11 15:13:53    來源:光明日報

7月初的中原沃野,褪去了麥收時金燦燦的熱鬧勁兒,取而代之的是玉米苗在田壟間鋪展開的新綠,夏風吹過,“沙沙”地哼著新調。

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的田埂上,種糧大戶丁軍華正蹲著查看卷邊的玉米葉,葉尖晨露亮如碎銀。“這苗現在靠‘五良’寶貝養著。”丁軍華笑著指了指田邊的水肥一體化噴灌設備,“以前,這片砂姜黑土簡直是個‘大漏勺’,肥漏水漏,苗兒黃瘦。”

說著,他湊近噴灌設備,伸手接了點水霧,涼絲絲的。“今年旱得邪乎,換以前苗早蔫了。現在這些‘鐵家伙’懂苗性子,水肥剛好。‘五良’湊一塊兒,啥坎都能過!”

一陣風吹來,玉米苗跟著晃悠,像一群剛學會走路的娃娃,使勁兒地往上躥。丁軍華看著這滿眼的綠,眼睛亮得喲,比頭頂的日頭還盛。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河南農業農村人口比重大,“三農”工作任務繁重,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要立足打造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這一目標和任務,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

河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看待糧食生產,把“國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緊緊抓住“良田”這個根本,推動藏糧于地;緊緊扭住“良種”這個要害,推動藏糧于技;緊緊圍繞“良法良機良制”集成融合,保障糧食產量均衡穩定增長。

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一行穿梭在中原大地的田間地頭,探尋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河南路徑。

1.保量提質建良田,“土坷垃變金疙瘩”

晨光剛漫過田埂,西平縣權寨鎮的村級田長張建軍就踩著露水往田里走了。他的“巡邏日記”記得滿滿當當,最新的一頁上清晰地寫著:“6月12日,村東頭那處私搭的雞棚拆干凈了,半畝耕地復耕得平平整整,今個再去瞅瞅墑情。”日記本里還夾著張簡易地形圖,紅筆圈出的違法點旁,密密麻麻標著整改進度。

“你看這圖上的紅圈,每一個都得當成火炭捏。”全國產糧大縣西平縣委書記侯公濤指著辦公室墻上那張耕地保護紅線圖,圖上的警示標記星羅棋布。他指尖點過一個被抹掉的紅圈:“有個企業想占20畝耕地建倉庫,托了不少關系說情,我就一句話——紅線碰不得!現在咋樣?復耕的麥子長得比旁邊地塊還旺。”在他看來,耕地保護從來不是可松可緊的選擇題,而是必須滿分的必答題:“縣里立下規矩,耕地保護一票否決制,誰越線誰就得擔責,沒商量!”

在河南,守護耕地數量的“硬杠杠”早已立下。在嚴守耕地紅線方面,河南堅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對耕地保護目標實行剛性考核,對重大問題按照國家及本省規定實行“黨政同責、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

除了嚴守耕地紅線、穩固耕地數量“基本盤”,河南更將提升耕地質量作為夯實糧食根基的“硬核支撐”。

清晨5點,駐馬店市遂平縣常莊鎮大興村的田間地頭已經熱鬧起來。種糧大戶梁奇蹲在收割完小麥的田壟邊,抓起一把帶著濕氣的泥土。他指縫間的土壤疏松細碎,混著腐熟的秸稈碎屑,散發著淡淡的泥土香。

“你瞅瞅這土,十年前還是攥一把能捏成團的‘死疙瘩’。”他掰著指頭算,“那會兒畝產超不過800斤,今年這地塊打了1100斤呢!”梁奇的話里藏著一段“土坷垃變金疙瘩”的往事。

曾經,這里的耕地還是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不足的“中低產田”,遇旱缺水、遇澇積水,小麥畝產長期徘徊在800斤左右。梁奇回憶往昔感慨道:“以前地力差得很,撒化肥像撒沙子,再多也不頂用。”他一度想過放棄種糧。

提升耕地質量的攻堅戰,在常莊鎮這樣的地塊打得尤為精彩。自從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這里落地,為啃下土壤改良的硬骨頭,遂平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帶著土壤樣本跑了5趟河南省農科院,最終定下“深耕30厘米+有機肥還田”的方案。

可一開始,不少農戶犯嘀咕:“深耕費油,有機肥還貴,能管用嗎?”梁奇就是其中之一,直到他看到試驗田的變化——

深耕打破了板結的“犁底層”,雨水能滲下去了,有機肥里的秸稈碎屑給土壤“松了綁”,蚯蚓也多了起來,梁奇的心結徹底解開了。“現在都是‘活土’!”梁奇指著田壟告訴調研組,“今年小麥畝產比改造前足足多了300斤,順溜得很嘞!”

如今的河南,像常莊鎮這樣的高標準農田已建成8808萬畝,約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78%。這些“高產田”的地力普遍提升0.5~1個等級,畝均增產超100公斤以上。從“保命田”到“致富田”,沃土生金的故事在中原大地連片上演。

2.科技賦能育良種,“中國芯”更閃亮

位于新鄉市新鄉縣的中原農谷試驗田里,一場特殊的“考試”正在進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勇蹲在麥壟間,手里攥著一把“中麥578”的麥穗,數著粒數:“42、43……這穗粒數比去年又多2粒!”陽光曬黑的臉上,笑容藏不住。

這株讓張勇牽掛了多年的小麥,背后是一段“二十年磨一劍”的育種故事。本世紀初,張勇所在團隊定下目標:培育一個既抗倒伏又高產的強筋小麥品種。

可一開始就碰壁——雜交組合試了37組,要么抗逆性差,要么面筋質量不達標。“最慘的是2012年,一場大風把試驗田的麥苗吹倒了一半,看著心疼啊。”張勇說,但團隊沒泄氣,采用階梯式雜交與分子標記選擇技術精準育種,像給種子做“CT”一樣篩選優良基因。

2019年,“中麥578”終于通過審定,可推廣時又遇到新難題。種糧大戶李建國第一次試種就犯了愁:“這品種長得高了點,看著還不如老品種壯實哩。”張勇帶著團隊住進村里,手把手教管理:“它高但莖稈粗壯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好,產量更高更穩。”

當年夏收,李建國的200畝地畝產比往年多收150斤,收獲的小麥還被面粉廠每公斤加價1毛錢收購。“現在不用人動員,周邊農戶都搶著種!”李建國笑著說。

如今,“中麥578”已在黃淮海地區、南疆鋪開種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數據顯示,“中麥578”2024年種植面積達942萬畝,居全國小麥品種推廣面積第4位。

這只是河南種業創新的一個縮影。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深知“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河南舉全省之力打造中原農谷,構建“實驗室+試驗田+生產基地”的育種鏈條。當前,中原農谷聚焦種業創新,堅持全種業領域覆蓋、全產業鏈條發展,正推動更多像“中麥578”這樣的突破性品種走向全國。從實驗室到萬畝良田,中原大地跑出科技育種“加速度”。

商丘市夏邑縣桑堌鄉,種糧大戶朱傳海蹲在地里,捏著一枚飽滿的麥粒反復摩挲:“這‘華偉305’剛推廣時,我還跟它較過勁呢!”

2021年秋天,鄉里農技站的技術員背著一麻袋麥種找到朱傳海,勸他試試“華偉305”。“說是強筋麥,能賣高價,可我種了10年‘豫麥49’,心里踏實。”朱傳海記得當時的糾結,老品種雖說畝產1000斤上下,但耐旱耐凍,啥地塊都能長。他捏著“華偉305”的種子左看右看,“這籽兒比老品種瘦一圈,能成嗎?”

架不住技術員軟磨硬泡,他劃出20畝地做試驗。可剛出苗就出了岔子——立冬后一場寒流,新麥苗葉片竟比老品種黃得厲害。“我就說不行吧!”朱傳海急得半夜給技術員打電話,手電筒照著地里的苗,聲音發顫。技術員連夜趕來,蹲在田里扒開土查看根系:“老朱你看,這苗根系比老品種發達一倍,黃葉子是自我保護,開春準能反超!”

果然,第二年芒種時節,試驗田的“華偉305”迎來首秀。收割機開過,麥粒嘩嘩落進糧斗,朱傳海盯著磅秤上的數字,眼睛瞪得溜圓。“畝產1206斤!比老品種多收200多斤!”更讓他驚喜的是,糧站收購時每斤多給2毛錢,20畝地多賺了近萬元,如今,朱傳海的200畝地全種上了“華偉305”,手機里存著和面粉廠的訂單照片,“你看,人家指定要這品種,說磨出的面粉做饅頭能起三層皮。”

這些良種能在田間扎下根,背后是夏邑縣“科研院所+基地+農戶”的接力培育機制。“我們跟河南省農科院的專家建了育種聯合體,他們出技術,我們出土地,農民出力氣。”夏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彭曉峰帶著調研組走進該縣良種繁育基地時,玻璃溫室里的麥苗正在人工氣候箱中接受低溫考驗。

“就像讓種子‘考駕照’,抗凍、抗病、抗倒伏,每項指標都得過關。”他指著墻上的育種譜系圖,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近五年試驗過的87個品種,“每年篩選10個最適合本地的推廣,農民種著才不鬧心。”

從實驗室里的基因測序,到田間地頭的試種篩選,河南用一個個“中國芯”筑牢了糧食安全的根基。正如張勇所說:“讓中國糧用上中國種,這就是我們育種人的底氣!”

3.良法良機加良制,種糧人有“靠山”

在商丘市虞城縣農業農村局的會議室里,調研組看到局長蔣茂申的筆記本上記滿了過去調研各個村莊的情況:誰家的地種得單一、誰家的收成換不來幾個錢、誰守著好田卻愁增收……這些帶著泥土氣的困惑,一直是他琢磨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心結。

三年前,河南省農科院在虞城縣實施“‘兩糧一菜’標準化生產模式關鍵技術提升與示范”項目。“小麥+甜玉米+薺菜”的接茬種植模式,解答了筆記本上的那一個個問號。

站集鎮菜農王秀蓮第一次在自家3畝地里試驗“兩糧一菜”模式時,心里一直打鼓:“種這玩意兒真能多掙錢?”

第一茬薺菜收割時,王秀蓮的疑慮被實實在在的收成打消了——3畝地收了6000斤薺菜,收購商在地頭按每斤2元的價格收走,光這一項就賺了1.2萬元,加上之前的小麥和鮮食玉米,全年收入比單種糧食翻了一倍還多!

王秀蓮的嘗試像顆種子,在虞城縣25個鄉鎮發了芽。2024年,虞城縣薺菜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約27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44億元,全縣約有17.6萬人從事薺菜生產。

目前,虞城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集種植、加工和供應為一體的薺菜生產基地,虞城薺菜被國家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綠色食品A級產品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往北走,在新鄉市原陽縣太平鎮菜吳村智慧農業控制中心內,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示范田的苗情、墑情、病蟲害預警數據。

“你瞧這屏上的數,比老把式的眼睛還尖!”控制中心里,負責人吳振邦的手指在屏幕上輕點,電子屏上的苗情、墑情數據“突突”跳得歡。窗外,植保無人機“嗡嗡”掠過麥田,翅膀帶起的風掀動玉米苗。

“過去哪敢想啊!”吳振邦往椅背上一靠,手指在桌沿點了點,“小時候跟爹種地,看天吃飯全憑猜。墑情?蹲地里扒拉土坷垃,捏捏軟硬度。病蟲害?順著壟溝瞅,瞅瞎眼也未必能早發現。現在好了,系統瞅得比誰都準,缺肥了、有蟲了,它先‘嚷嚷’,點下屏幕,無人機就帶著藥來了。”

科技種田的方法也讓西平縣種糧大戶張四新感觸頗深。2024年灌漿期,刮了兩天風,張四新夜里愁得睡不著覺——往年這時候,麥子一倒伏,一年收成就打水漂。

“正愁呢,科技小院的宋博士來告訴我們要‘無風快澆,有風停澆,小水細澆’。”他嘿嘿一笑,“當時還嘀咕,啥?澆水還挑風?結果照做后,麥子硬是沒倒!”張四新劃著手機相冊又往前翻,以前倒伏的麥子,穗子癟得像沒吃飽,兩相對比,他咂咂嘴:“科技這東西,真能給麥子當靠山!”

2024年,河南農業大學西平科技小院的12名專家結對36個種糧大戶,一年解決1100多個生產難題。“科技不能高高在上,得接地氣才有用。”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王群說。

“良機良制”配合,為種糧人兜住了底。商丘市永城市的田埂上,苗橋鎮種糧大戶郭彪頭頂掠過植保無人機,眼里的光比正午的日頭還亮:“看現在這智能化設備,就像給土地裝了精準的算盤,一粒糧食都漏不了!”

郭彪蹲在地頭,看著智能收割機吐出飽滿的麥粒,笑得眼角堆起了褶子:“高科技農機幫我們種田,保險還能兜底,咱只管種糧,啥也不怕!”

豐收的底氣,更來自防患于未然的準備。永城市酂城鎮農田邊上,新整治的溝渠像毛細血管遍布田野。“過去一下大雨就內澇,現在溝渠連通后,積水兩小時就能排完。”酂城鎮鄉村建設辦公室主任王漢奎指著整治后的溝渠說。

自河南啟動農村溝渠連通整治三年行動以來,永城市累計疏挖溝渠2302.92公里,鋪設涵管73.772公里。

如今,永城農田水利體系已構建起“引得進、流得動、留得住、排得出”的高效水循環系統,為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夯實了基礎。

糧食安全的根基,既在沃土良田上,也在科技創新里,更在每一個種糧人踏實的腳步中。從西平縣的科技小院到原陽縣的智慧農業,從虞城縣的菜糧田到永城市的防澇渠,河南積極推動“良法良機良制”融合,大力實施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中原糧倉,正以更充盈、更穩固的姿態,守護著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

4.經驗與啟示

近年來,河南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牢記殷殷囑托,守牢耕地紅線、做強種業“芯片”、強化科技賦能、力促農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條以良田為根基、良種為核心、良法良機良制融合為動能,環環相扣、協同發力的糧食穩產增產新路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益借鑒。

保數量、提質量、優布局,守牢良田根基。糧食要穩產增產,耕地是根本載體。實踐表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要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目標,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將非農建設、農業結構調整、造林種樹等擠占耕地的情況統一納入占補平衡管理,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同時,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廣科學施肥技術、改良土壤,做大建優高標準農田,保耕地規模、擴良田空間、提升耕地質量,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為糧食穩產增產打下堅實的耕地基礎。

重研發、強基地、育龍頭,攥緊良種“芯片”。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實踐表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將種業振興擺在突出位置,要加大對種子繁育研發的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傾斜,構建“政產學金服用”協同支撐體系。搭建環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生態圈的系列生物育種高能級平臺,構建優質種質資源創制、良種繁育生產以及科技成果協同轉化種業體系,做精做強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分類施策、精準培育陣型龍頭企業,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以種業安全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施良法、用良機、建良制,力促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長久動力,需以農民增收為紐帶,讓農民“會種地”更“愛種地”。實踐表明,要多措并舉、善施良策,既要統籌種植、種業、農機、科教、農技推廣等技術力量,以科技賦能提升糧食單產;更要完善財政補貼、價格支持等政策激勵機制,確保點對點直補到位,發揮農業保險兜底作用,穩定農戶生產預期。同時,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土地集約化經營,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民在農業產業發展中持續增收,以高漲的種糧熱情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調研組成員:本報記者王勝昔、丁艷;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高璇,助理研究員陸文濤)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讓中原糧倉更充盈更穩固——河南打造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的實踐與啟示
2025/7/11 15:13:53    來源:光明日報

7月初的中原沃野,褪去了麥收時金燦燦的熱鬧勁兒,取而代之的是玉米苗在田壟間鋪展開的新綠,夏風吹過,“沙沙”地哼著新調。

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的田埂上,種糧大戶丁軍華正蹲著查看卷邊的玉米葉,葉尖晨露亮如碎銀。“這苗現在靠‘五良’寶貝養著。”丁軍華笑著指了指田邊的水肥一體化噴灌設備,“以前,這片砂姜黑土簡直是個‘大漏勺’,肥漏水漏,苗兒黃瘦。”

說著,他湊近噴灌設備,伸手接了點水霧,涼絲絲的。“今年旱得邪乎,換以前苗早蔫了。現在這些‘鐵家伙’懂苗性子,水肥剛好。‘五良’湊一塊兒,啥坎都能過!”

一陣風吹來,玉米苗跟著晃悠,像一群剛學會走路的娃娃,使勁兒地往上躥。丁軍華看著這滿眼的綠,眼睛亮得喲,比頭頂的日頭還盛。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河南農業農村人口比重大,“三農”工作任務繁重,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要立足打造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這一目標和任務,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

河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看待糧食生產,把“國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緊緊抓住“良田”這個根本,推動藏糧于地;緊緊扭住“良種”這個要害,推動藏糧于技;緊緊圍繞“良法良機良制”集成融合,保障糧食產量均衡穩定增長。

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一行穿梭在中原大地的田間地頭,探尋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河南路徑。

1.保量提質建良田,“土坷垃變金疙瘩”

晨光剛漫過田埂,西平縣權寨鎮的村級田長張建軍就踩著露水往田里走了。他的“巡邏日記”記得滿滿當當,最新的一頁上清晰地寫著:“6月12日,村東頭那處私搭的雞棚拆干凈了,半畝耕地復耕得平平整整,今個再去瞅瞅墑情。”日記本里還夾著張簡易地形圖,紅筆圈出的違法點旁,密密麻麻標著整改進度。

“你看這圖上的紅圈,每一個都得當成火炭捏。”全國產糧大縣西平縣委書記侯公濤指著辦公室墻上那張耕地保護紅線圖,圖上的警示標記星羅棋布。他指尖點過一個被抹掉的紅圈:“有個企業想占20畝耕地建倉庫,托了不少關系說情,我就一句話——紅線碰不得!現在咋樣?復耕的麥子長得比旁邊地塊還旺。”在他看來,耕地保護從來不是可松可緊的選擇題,而是必須滿分的必答題:“縣里立下規矩,耕地保護一票否決制,誰越線誰就得擔責,沒商量!”

在河南,守護耕地數量的“硬杠杠”早已立下。在嚴守耕地紅線方面,河南堅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對耕地保護目標實行剛性考核,對重大問題按照國家及本省規定實行“黨政同責、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

除了嚴守耕地紅線、穩固耕地數量“基本盤”,河南更將提升耕地質量作為夯實糧食根基的“硬核支撐”。

清晨5點,駐馬店市遂平縣常莊鎮大興村的田間地頭已經熱鬧起來。種糧大戶梁奇蹲在收割完小麥的田壟邊,抓起一把帶著濕氣的泥土。他指縫間的土壤疏松細碎,混著腐熟的秸稈碎屑,散發著淡淡的泥土香。

“你瞅瞅這土,十年前還是攥一把能捏成團的‘死疙瘩’。”他掰著指頭算,“那會兒畝產超不過800斤,今年這地塊打了1100斤呢!”梁奇的話里藏著一段“土坷垃變金疙瘩”的往事。

曾經,這里的耕地還是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不足的“中低產田”,遇旱缺水、遇澇積水,小麥畝產長期徘徊在800斤左右。梁奇回憶往昔感慨道:“以前地力差得很,撒化肥像撒沙子,再多也不頂用。”他一度想過放棄種糧。

提升耕地質量的攻堅戰,在常莊鎮這樣的地塊打得尤為精彩。自從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這里落地,為啃下土壤改良的硬骨頭,遂平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帶著土壤樣本跑了5趟河南省農科院,最終定下“深耕30厘米+有機肥還田”的方案。

可一開始,不少農戶犯嘀咕:“深耕費油,有機肥還貴,能管用嗎?”梁奇就是其中之一,直到他看到試驗田的變化——

深耕打破了板結的“犁底層”,雨水能滲下去了,有機肥里的秸稈碎屑給土壤“松了綁”,蚯蚓也多了起來,梁奇的心結徹底解開了。“現在都是‘活土’!”梁奇指著田壟告訴調研組,“今年小麥畝產比改造前足足多了300斤,順溜得很嘞!”

如今的河南,像常莊鎮這樣的高標準農田已建成8808萬畝,約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78%。這些“高產田”的地力普遍提升0.5~1個等級,畝均增產超100公斤以上。從“保命田”到“致富田”,沃土生金的故事在中原大地連片上演。

2.科技賦能育良種,“中國芯”更閃亮

位于新鄉市新鄉縣的中原農谷試驗田里,一場特殊的“考試”正在進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勇蹲在麥壟間,手里攥著一把“中麥578”的麥穗,數著粒數:“42、43……這穗粒數比去年又多2粒!”陽光曬黑的臉上,笑容藏不住。

這株讓張勇牽掛了多年的小麥,背后是一段“二十年磨一劍”的育種故事。本世紀初,張勇所在團隊定下目標:培育一個既抗倒伏又高產的強筋小麥品種。

可一開始就碰壁——雜交組合試了37組,要么抗逆性差,要么面筋質量不達標。“最慘的是2012年,一場大風把試驗田的麥苗吹倒了一半,看著心疼啊。”張勇說,但團隊沒泄氣,采用階梯式雜交與分子標記選擇技術精準育種,像給種子做“CT”一樣篩選優良基因。

2019年,“中麥578”終于通過審定,可推廣時又遇到新難題。種糧大戶李建國第一次試種就犯了愁:“這品種長得高了點,看著還不如老品種壯實哩。”張勇帶著團隊住進村里,手把手教管理:“它高但莖稈粗壯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好,產量更高更穩。”

當年夏收,李建國的200畝地畝產比往年多收150斤,收獲的小麥還被面粉廠每公斤加價1毛錢收購。“現在不用人動員,周邊農戶都搶著種!”李建國笑著說。

如今,“中麥578”已在黃淮海地區、南疆鋪開種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數據顯示,“中麥578”2024年種植面積達942萬畝,居全國小麥品種推廣面積第4位。

這只是河南種業創新的一個縮影。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深知“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河南舉全省之力打造中原農谷,構建“實驗室+試驗田+生產基地”的育種鏈條。當前,中原農谷聚焦種業創新,堅持全種業領域覆蓋、全產業鏈條發展,正推動更多像“中麥578”這樣的突破性品種走向全國。從實驗室到萬畝良田,中原大地跑出科技育種“加速度”。

商丘市夏邑縣桑堌鄉,種糧大戶朱傳海蹲在地里,捏著一枚飽滿的麥粒反復摩挲:“這‘華偉305’剛推廣時,我還跟它較過勁呢!”

2021年秋天,鄉里農技站的技術員背著一麻袋麥種找到朱傳海,勸他試試“華偉305”。“說是強筋麥,能賣高價,可我種了10年‘豫麥49’,心里踏實。”朱傳海記得當時的糾結,老品種雖說畝產1000斤上下,但耐旱耐凍,啥地塊都能長。他捏著“華偉305”的種子左看右看,“這籽兒比老品種瘦一圈,能成嗎?”

架不住技術員軟磨硬泡,他劃出20畝地做試驗。可剛出苗就出了岔子——立冬后一場寒流,新麥苗葉片竟比老品種黃得厲害。“我就說不行吧!”朱傳海急得半夜給技術員打電話,手電筒照著地里的苗,聲音發顫。技術員連夜趕來,蹲在田里扒開土查看根系:“老朱你看,這苗根系比老品種發達一倍,黃葉子是自我保護,開春準能反超!”

果然,第二年芒種時節,試驗田的“華偉305”迎來首秀。收割機開過,麥粒嘩嘩落進糧斗,朱傳海盯著磅秤上的數字,眼睛瞪得溜圓。“畝產1206斤!比老品種多收200多斤!”更讓他驚喜的是,糧站收購時每斤多給2毛錢,20畝地多賺了近萬元,如今,朱傳海的200畝地全種上了“華偉305”,手機里存著和面粉廠的訂單照片,“你看,人家指定要這品種,說磨出的面粉做饅頭能起三層皮。”

這些良種能在田間扎下根,背后是夏邑縣“科研院所+基地+農戶”的接力培育機制。“我們跟河南省農科院的專家建了育種聯合體,他們出技術,我們出土地,農民出力氣。”夏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彭曉峰帶著調研組走進該縣良種繁育基地時,玻璃溫室里的麥苗正在人工氣候箱中接受低溫考驗。

“就像讓種子‘考駕照’,抗凍、抗病、抗倒伏,每項指標都得過關。”他指著墻上的育種譜系圖,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近五年試驗過的87個品種,“每年篩選10個最適合本地的推廣,農民種著才不鬧心。”

從實驗室里的基因測序,到田間地頭的試種篩選,河南用一個個“中國芯”筑牢了糧食安全的根基。正如張勇所說:“讓中國糧用上中國種,這就是我們育種人的底氣!”

3.良法良機加良制,種糧人有“靠山”

在商丘市虞城縣農業農村局的會議室里,調研組看到局長蔣茂申的筆記本上記滿了過去調研各個村莊的情況:誰家的地種得單一、誰家的收成換不來幾個錢、誰守著好田卻愁增收……這些帶著泥土氣的困惑,一直是他琢磨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心結。

三年前,河南省農科院在虞城縣實施“‘兩糧一菜’標準化生產模式關鍵技術提升與示范”項目。“小麥+甜玉米+薺菜”的接茬種植模式,解答了筆記本上的那一個個問號。

站集鎮菜農王秀蓮第一次在自家3畝地里試驗“兩糧一菜”模式時,心里一直打鼓:“種這玩意兒真能多掙錢?”

第一茬薺菜收割時,王秀蓮的疑慮被實實在在的收成打消了——3畝地收了6000斤薺菜,收購商在地頭按每斤2元的價格收走,光這一項就賺了1.2萬元,加上之前的小麥和鮮食玉米,全年收入比單種糧食翻了一倍還多!

王秀蓮的嘗試像顆種子,在虞城縣25個鄉鎮發了芽。2024年,虞城縣薺菜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約27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44億元,全縣約有17.6萬人從事薺菜生產。

目前,虞城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集種植、加工和供應為一體的薺菜生產基地,虞城薺菜被國家認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綠色食品A級產品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往北走,在新鄉市原陽縣太平鎮菜吳村智慧農業控制中心內,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示范田的苗情、墑情、病蟲害預警數據。

“你瞧這屏上的數,比老把式的眼睛還尖!”控制中心里,負責人吳振邦的手指在屏幕上輕點,電子屏上的苗情、墑情數據“突突”跳得歡。窗外,植保無人機“嗡嗡”掠過麥田,翅膀帶起的風掀動玉米苗。

“過去哪敢想啊!”吳振邦往椅背上一靠,手指在桌沿點了點,“小時候跟爹種地,看天吃飯全憑猜。墑情?蹲地里扒拉土坷垃,捏捏軟硬度。病蟲害?順著壟溝瞅,瞅瞎眼也未必能早發現。現在好了,系統瞅得比誰都準,缺肥了、有蟲了,它先‘嚷嚷’,點下屏幕,無人機就帶著藥來了。”

科技種田的方法也讓西平縣種糧大戶張四新感觸頗深。2024年灌漿期,刮了兩天風,張四新夜里愁得睡不著覺——往年這時候,麥子一倒伏,一年收成就打水漂。

“正愁呢,科技小院的宋博士來告訴我們要‘無風快澆,有風停澆,小水細澆’。”他嘿嘿一笑,“當時還嘀咕,啥?澆水還挑風?結果照做后,麥子硬是沒倒!”張四新劃著手機相冊又往前翻,以前倒伏的麥子,穗子癟得像沒吃飽,兩相對比,他咂咂嘴:“科技這東西,真能給麥子當靠山!”

2024年,河南農業大學西平科技小院的12名專家結對36個種糧大戶,一年解決1100多個生產難題。“科技不能高高在上,得接地氣才有用。”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王群說。

“良機良制”配合,為種糧人兜住了底。商丘市永城市的田埂上,苗橋鎮種糧大戶郭彪頭頂掠過植保無人機,眼里的光比正午的日頭還亮:“看現在這智能化設備,就像給土地裝了精準的算盤,一粒糧食都漏不了!”

郭彪蹲在地頭,看著智能收割機吐出飽滿的麥粒,笑得眼角堆起了褶子:“高科技農機幫我們種田,保險還能兜底,咱只管種糧,啥也不怕!”

豐收的底氣,更來自防患于未然的準備。永城市酂城鎮農田邊上,新整治的溝渠像毛細血管遍布田野。“過去一下大雨就內澇,現在溝渠連通后,積水兩小時就能排完。”酂城鎮鄉村建設辦公室主任王漢奎指著整治后的溝渠說。

自河南啟動農村溝渠連通整治三年行動以來,永城市累計疏挖溝渠2302.92公里,鋪設涵管73.772公里。

如今,永城農田水利體系已構建起“引得進、流得動、留得住、排得出”的高效水循環系統,為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夯實了基礎。

糧食安全的根基,既在沃土良田上,也在科技創新里,更在每一個種糧人踏實的腳步中。從西平縣的科技小院到原陽縣的智慧農業,從虞城縣的菜糧田到永城市的防澇渠,河南積極推動“良法良機良制”融合,大力實施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中原糧倉,正以更充盈、更穩固的姿態,守護著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

4.經驗與啟示

近年來,河南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牢記殷殷囑托,守牢耕地紅線、做強種業“芯片”、強化科技賦能、力促農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條以良田為根基、良種為核心、良法良機良制融合為動能,環環相扣、協同發力的糧食穩產增產新路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益借鑒。

保數量、提質量、優布局,守牢良田根基。糧食要穩產增產,耕地是根本載體。實踐表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要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目標,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將非農建設、農業結構調整、造林種樹等擠占耕地的情況統一納入占補平衡管理,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同時,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廣科學施肥技術、改良土壤,做大建優高標準農田,保耕地規模、擴良田空間、提升耕地質量,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為糧食穩產增產打下堅實的耕地基礎。

重研發、強基地、育龍頭,攥緊良種“芯片”。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實踐表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將種業振興擺在突出位置,要加大對種子繁育研發的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傾斜,構建“政產學金服用”協同支撐體系。搭建環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生態圈的系列生物育種高能級平臺,構建優質種質資源創制、良種繁育生產以及科技成果協同轉化種業體系,做精做強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分類施策、精準培育陣型龍頭企業,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以種業安全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施良法、用良機、建良制,力促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長久動力,需以農民增收為紐帶,讓農民“會種地”更“愛種地”。實踐表明,要多措并舉、善施良策,既要統籌種植、種業、農機、科教、農技推廣等技術力量,以科技賦能提升糧食單產;更要完善財政補貼、價格支持等政策激勵機制,確保點對點直補到位,發揮農業保險兜底作用,穩定農戶生產預期。同時,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土地集約化經營,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民在農業產業發展中持續增收,以高漲的種糧熱情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調研組成員:本報記者王勝昔、丁艷;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高璇,助理研究員陸文濤)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轴流风机-鼓风机-离心风机-散热风扇-罩极电机,生产厂家-首肯电子 | 变压器配件,变压器吸湿器,武强县吉口变压器配件有限公司 | 广州二手电缆线回收,旧电缆回收,广州铜线回收-广东益福电缆线回收公司 | 磨煤机配件-高铬辊套-高铬衬板-立磨辊套-盐山县宏润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澳门精准正版免费大全,2025新澳门全年免费,新澳天天开奖免费资料大全最新,新澳2025今晚开奖资料,新澳马今天最快最新图库 | 耐腐蚀泵,耐腐蚀真空泵,玻璃钢真空泵-淄博华舜耐腐蚀真空泵有限公司 | 超声骨密度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起草单位】,骨密度检测仪厂家 - 品源医疗(江苏)有限公司 | 本安接线盒-本安电路用接线盒-本安分线盒-矿用电话接线盒-JHH生产厂家-宁波龙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氧化锆陶瓷_氧化锆陶瓷加工_氧化锆陶瓷生产厂家-康柏工业陶瓷有限公司 | 苏州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厂家网站-尺品服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深圳市超时尚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月嫂,育婴,养老,家政;化妆,美容,美发,美甲. | 湖州织里童装_女童男童中大童装_款式多尺码全_织里儿童网【官网】-嘉兴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科客,主见不成见| 全国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燃气灶维修服务平台-百修家电 | 消电检公司,消电检价格,北京消电检报告-北京设施检测公司-亿杰(北京)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 浙江筋膜枪-按摩仪厂家-制造商-肩颈按摩仪哪家好-温州市合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售货机_无人售货机_专业的自动售货机运营商_免费投放售货机-广州富宏主官网 | 干粉砂浆设备_干混砂浆生产线_腻子粉加工设备_石膏抹灰砂浆生产成套设备厂家_干粉混合设备_砂子烘干机--郑州铭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经济师考试_2025中级经济师报名时间_报名入口_考试时间_华课网校经济师培训网站 | 原子吸收设备-国产分光光度计-光谱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 莱州网络公司|莱州网站建设|莱州网站优化|莱州阿里巴巴-莱州唯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粤丰硕水性环氧地坪漆-防静电自流平厂家-环保地坪涂料代理 | 国际金融网_每日财经新资讯网| 石家庄小程序开发_小程序开发公司_APP开发_网站制作-石家庄乘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黑田精工电磁阀-CAMMOZI气缸-ROSS电磁-上海茂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合肥网络推广_合肥SEO网站优化-安徽沃龙First | 广西正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官网】 | 包塑丝_高铁绑丝_地暖绑丝_涂塑丝_塑料皮铁丝_河北创筹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实体店商新零售|微赢|波后|波后合作|微赢集团 | 集装箱箱号识别_自重载重图像识别_铁路车号自动识别_OCR图像识别 | 常州企业采购平台_常州MRO采购公司_常州米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武汉刮刮奖_刮刮卡印刷厂_为企业提供门票印刷_武汉合格证印刷_现金劵代金券印刷制作 - 武汉泽雅印刷有限公司 | 标准件-非标紧固件-不锈钢螺栓-非标不锈钢螺丝-非标螺母厂家-三角牙锁紧自攻-南京宝宇标准件有限公司 | 防火门|抗爆门|超大门|医疗门|隔声门-上海加汇门业生产厂家 | 自动气象站_气象站监测设备_全自动气象站设备_雨量监测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挤塑板-XPS挤塑板-挤塑板设备厂家[襄阳欧格] | 并网柜,汇流箱,电控设备,中高低压开关柜,电气电力成套设备,PLC控制设备订制厂家,江苏昌伟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自考_浙江自学考试网| 北京模型公司-工业模型-地产模型-施工模型-北京渝峰时代沙盘模型制作公司 | 温湿度记录纸_圆盘_横河记录纸|霍尼韦尔记录仪-广州汤米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智成电子深圳tdk一级代理-提供TDK电容电感贴片蜂鸣器磁芯lambda电源代理经销,TDK代理商有哪些TDK一级代理商排名查询。-深圳tdk一级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