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网 WWW.JZRB.COM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更新時間:2024/8/3 15:15:46    來源:央廣網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昆明考察調研時說,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十四五”以來,中央財政及各類資金投入45億元,聚焦長江經濟帶、青藏高原東南緣、石漠化生態脆弱區、九大高原湖泊等重點生態區域,推進洱海山水工程,組織實施紅河、昆明、大理三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國家級示范工程及一系列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治理修復面積70余萬畝,有效改善提升云南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水風光能資源豐富的云南,綠色能源崛起,經濟結構重塑,已建成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不斷線的綠色電能正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為守護好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和優質的生態環境,云南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云南始終堅持生態惠民、利民、為民,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從而更加自覺地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倡導生態道德,逐步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

02:47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長山 龐明廣 丁怡全

彩云之南,碧水藍天,山花爛漫,草木爭榮。

滇池、洱海等高原湖泊保護和修復工程有序推進,高原明珠熠熠生輝;金沙江上烏東德、白鶴灘等水電站投產發電,綠能澎湃;亞洲象、華蓋木等珍稀瀕危動植物種群數量增長、分布區增加擴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被譽為“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云南,正有力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之基。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說,希望云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昆明考察調研時說,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十四五”以來,中央財政及各類資金投入45億元,聚焦長江經濟帶、青藏高原東南緣、石漠化生態脆弱區、九大高原湖泊等重點生態區域,推進洱海山水工程,組織實施紅河、昆明、大理三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國家級示范工程及一系列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治理修復面積70余萬畝,有效改善提升云南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云南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開啟美麗云南建設新征程。2022年5月,《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規劃(2021—2025年)》發布,明確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切實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錨定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目標,云南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資源節約利用為源頭,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關鍵,以綠色低碳能源為支撐,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底線,筑牢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大力開展城鄉綠美行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放眼云嶺大地,云南已累計完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事項170余項,形成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基本構建起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制度。云南正馳而不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推動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態安全體系、生態文化體系方面取得更大進展、更大突破。

白鶴灘水電站(2024年6月19日攝)胡超攝 / 本刊

爭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先鋒

在云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交界的金沙江峽谷中,上游而來的金沙江水被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截住,“高峽出平湖”的景色蔚為壯觀。白鶴灘水電站年均發電量可達624億千瓦時,是金沙江峽谷中的“綠色引擎”之一。

水風光能資源豐富的云南,綠色能源崛起,經濟結構重塑,已建成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不斷線的綠色電能正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加快推進綠色能源開發建設,持續增加清潔能源比重,降低化石燃料使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

瞄準“雙碳”目標,云南持續深挖能源潛力,加快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建設,一批項目納入國家首批項目規劃,多個保供給促投資新能源項目加速上馬。云南省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新能源新增開工182個項目,裝機1750.9萬千瓦,新增并網裝機達2085.6萬千瓦,投產并網規模創歷史新高;全省新能源年發電量達4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新能源發電利用率達99.78%,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全省水電開發蹄疾步穩,清潔能源“風生水起”。2023年,云南全年完成能源投資超1500億元,同比增長14.7%。截至2023年底,云南電力總裝機達1.31億千瓦,光伏、風電裝機均超統調火電裝機,成為除水電外的第二、第三大電源,全省綠色能源裝機占比近90%。能源產業躍升為云南第一大支柱產業,澎湃的“綠電”正成為云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最有力支撐。

大規模實施電源項目建設同時,云南積極開展公共機構節約資源及綠色低碳轉型。截至2023年末,全省公共機構已建及在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655.13兆瓦、預計年發電量6.73億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193噸。全省縣級以上黨政機關累計建成7446個節約型機關,創建比例達87%,超額完成國家階段性任務目標。

——緊抓綠色發展機遇,加快綠色能源和綠色制造深度融合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云南力量。

云南發揮綠色能源優勢,吸引一流鋁、硅企業入滇,帶動延長產業鏈的加工制造、配套原輔料、耗材等向云南轉移。

記者從云南有關部門了解到,從單晶硅棒到硅片再到太陽能電池片,從硅材料生產到產業鏈集群,云南光伏產業正逐步放大綠色能源效益。目前全省單晶硅產能超120吉瓦,規模全國靠前。河南神火、中國鋁業等電解鋁企業循綠而至,相繼進駐。云南加速打造綠色鋁全產業鏈,全省電解鋁產能已達600萬噸,加上在建擬建項目合計逾800萬噸,居全國前列。

今年一季度,云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云南工業“新三樣”——綠色鋁、硅光伏和新能源電池增長勢頭強勁,對規上工業增速貢獻率合計達45%,成為云南綠色發展的新動能。

——堅守綠色生態底色,加快培育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7月初,大理古生村村口大片大片的稻田已披上明亮的綠色,田里的秧苗長到10多厘米,一派勃勃生機。

古生村村民何利成,目前從云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包來580多畝土地,并在公司農技師的指導下,大春種水稻、小春種油菜。

何利成說,種植水稻、油菜的全流程都嚴格遵守洱海保護、生態種植要求,不用化肥,也不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這種綠色生態種植,一方面降低污染,另一方面也讓農產品的價值更高。”

不光在大理,也不光是水稻和油菜。云南堅守綠色生態底色,著力做強高原特色產業,茶葉、鮮切花、咖啡、核桃、中藥材等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一;擦亮“綠”品牌,把“綠色食品牌”做成金字招牌;“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風靡,云南成為大家向往的綠色生活目的地……

云南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核桃、林下中藥材、野生食用菌等林草重點產業的產量產值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林草產業體系、發展路徑和方向更加明晰,政策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撐能力有效提升,聯農帶農效益日益凸顯。2023年,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達4588.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云南省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充分發揮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作用,大力發展林草資源經濟,突出林草重點產業,加快構建現代林草產業體系。”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萬勇介紹,做優做強林下經濟,錨定“2025年利用林地6000萬畝以上,產值突破3000億元”目標,以森林藥材、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景觀利用等為重點,實施“小品種大產業”培育工程,創新發展模式,建好支撐基地和園區。

做強生態安全體系

在國家“兩屏三帶”十大生態安全屏障中,云南肩負著“西部高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任務,地處眾多國際、國內河流的上游或源頭,生態區位極其重要。

為守護好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和優質的生態環境,云南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科學構建基于主體功能區劃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以科學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為抓手,為筑牢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家生物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2021年,一群亞洲象的北上南歸之旅備受關注。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亞洲象是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普洱、臨滄3個州市。

目前,亞洲象分布區已建立11個自然保護地,面積逾5000平方公里。1976年,云南亞洲象不足150頭。近年,活動在云南的野生亞洲象群每年都有小象出生,40多年里數量增長1倍多。

不光是亞洲象。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賴建東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被譽為“雪山精靈”,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滇金絲猴保護區,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這里的滇金絲猴數量已達到2500余只,可謂滇金絲猴的樂園。

云南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截至2023年底,云南劃建自然保護地333處,總面積546.37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4.26%。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云南省林草部門組織編制實施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起草、修訂相關辦法加強自然公園管理,全面提高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水平。

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趙永平說,自然保護地內重要生態系統功能和質量明顯提升,超過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以及絕大多數重要的自然遺跡得到有效保護。

此外,相關部門還按要求部署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旨在妥善解決自然保護地重復設置、空間重疊等歷史遺留問題,根據云南省重要生態系統、動植物物種、自然遺跡、自然景觀等的空間分布情況,識別出自然保護關鍵區域與空缺區域,結合不同自然保護地現實問題和保護需求,充分銜接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作數據,針對性提出調整、轉化、合并、拆分、撤銷等措施,確保技術邏輯相通、工作成果相融。

——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為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奠定堅實生態基礎。

湖面碧波蕩漾,岸邊草地林地綠意盎然……全長129公里的大理環洱海生態廊道是“網紅打卡點”,游人漫步廊道,一步一景。

幾年前,生態廊道原址卻是另一番景象。大理鎮才村村民陳建雄說,以前房子直接建到水邊,天然湖岸線遭到破壞,污水直排洱海造成污染。

2016年,洱海治理攻堅戰全面打響。通過生態搬遷、騰退近岸土地千余畝,建設環湖生態廊道和湖濱緩沖帶,環洱海而建的生態廊道著力將洱海湖濱帶恢復到天然狀態,湖灘、濕地“失而復得”。2023年底,洱海入選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無獨有偶。近年,昆明綜合采取“控源截污、精準防控、科學補水、生態增綠”等措施,滇池保護治理從“一湖之治”向“全域聯治”轉變。

據介紹,科學劃定滇池湖濱生態紅線和湖泊生態黃線,生態保護核心區面積49.38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緩沖區面積61.18平方公里。建設以濕地為主的環滇池生態帶6.29萬畝。植物從232種增加至303種,喜清水的水生植物如海菜花等重現滇池;鳥類從89種增加至175種,白眉鴨等9種以上國家級珍稀、瀕危和保護鳥類在滇池及湖濱活動;現有魚類26種……滇池管理局負責人說,2018年以來,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消失多年的滇池金線鲃、滇池高背鯽等6種土著魚類得以恢復。

云南倍加珍惜寶貴稀缺的高原濕地資源,系統推進保護修復,持續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濕地畫卷,以占全國1.06%的濕地面積,保育了占全國53.89%的濕地植物和43.51%的濕地脊椎動物,為2274種濕地植物、1006種濕地脊椎動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存和棲息環境。

“全省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居于全國前列。”云南省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副處長寸文娟說,云南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1.3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9.6%,累計治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4000余座,實施草原生態修復治理1283萬畝,石漠化土地面積減少113萬畝,有效提升云南整體生態安全水平,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云南楚雄雙柏縣恐龍河自然保護區的綠孔雀(2023 年 4 月 20 日攝)胡超攝 / 本刊
云 南 迪 慶 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里的滇金絲猴(資料照片)胡超攝 / 本刊

“短鼻家族”和“然然家族”的野象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大渡崗鄉大荒壩村覓食(2023 年 5 月 9 日攝)胡超攝 / 本刊

樹立生態文化建設新標桿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云南始終堅持生態惠民、利民、為民,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從而更加自覺地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倡導生態道德,逐步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踐行生態文明思想,云南各族群眾書寫著動人的生態故事。”寸文娟說。

——大力開展傳統生態文化保護和傳承,打牢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思想基礎。

下雨時,森林涵養水源,然后釋放出來,通過溝渠流過村莊、流進梯田、流到河谷,河谷里升騰起水汽變成云,降雨又回到山林……世界遺產哈尼梯田元陽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說,哈尼人就是這樣和大自然相處。哈尼人構建出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循環農業生態系統得到世界認可。

為了讓圍繞梯田形成的生態文化代代傳承不中斷,元陽制定遺產區82個村莊規劃,編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可持續發展方案;把“四域十片區二十萬畝”梯田列為永久基本農田;實施梯田水系修繕,以村規民約傳承“守林人”“木刻分水法”等辦法,確保水源常在……“我們按保護優先、發展優化、治污有效的工作思路,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路徑。”元陽縣負責人說。

云南省發展改革委介紹,云南持續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地方性法規24部,完成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等160項改革任務,累計創建2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些舉措不僅彰顯云南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更為弘揚生態文化奠定堅實基礎,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段昌群說,云南各族人民有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珍愛環境的文化傳統,這種生態文化基礎,讓云南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能獲得社會認同,形成廣泛心理共鳴,產生共同的思想和道德基礎,自覺履行生態保護的責任和義務。

——激發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引導形成綠色、環保、節約的行為文化。

大理市上關鎮漏邑村的村民蘇建益養了50多頭奶牛。每隔一天,他都會往上關牛糞收集站跑一趟,把牛糞送過去銷售。每噸牛糞能賣80元,一個月下來,僅賣牛糞就能掙4000多元。

像蘇建益一樣,洱海流域眾多的養牛戶告別為牛糞處置犯愁的日子,有了特別的“牛糞收入”。

“牛糞收入”的背后,是洱海流域牛糞的資源化利用——這套從養殖場到牛糞收集站、牛糞加工廠再到田間地頭的牛糞處理機制讓牛糞被加工成有機肥,成為村民眼中的“寶貝”。

云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機肥料企業。公司董事長、當地赫赫有名的“牛糞大王”鐘順和說,公司在洱海流域建成25座有機廢棄物收集站、多個固定式流動收集點,建成4座大型有機肥料加工廠、1座特大型生物天然氣加工廠,每年收集處理洱海流域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餐廚垃圾等廢棄物可達195萬噸。“企業挖掘到垃圾中的價值與能量,也為保護洱海出了一把力,實現了農戶拿實惠、企業獲原料、洱海得治理。”

此外,近年云南集中力量攻克生態環境難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截至去年底,全省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7.8%、97.6%,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0%。城市空氣質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列。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94.1%,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今年5月,《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4—2030年)》出臺,部署了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網絡、構建生物多樣性現代化治理體系、推進生物生態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強化生物安全管理與風險防控、增強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保障等5大戰略任務,推動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再上新臺階。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介紹,云南將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齊頭并進,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體系建設等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在云南景邁山大平掌古茶林,傣族姑娘仙金(右)在 直播售賣普洱茶(2023 年 9 月 17 日攝) 胡超攝 / 本刊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2024/8/3 15:15:46    來源:央廣網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昆明考察調研時說,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十四五”以來,中央財政及各類資金投入45億元,聚焦長江經濟帶、青藏高原東南緣、石漠化生態脆弱區、九大高原湖泊等重點生態區域,推進洱海山水工程,組織實施紅河、昆明、大理三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國家級示范工程及一系列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治理修復面積70余萬畝,有效改善提升云南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水風光能資源豐富的云南,綠色能源崛起,經濟結構重塑,已建成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不斷線的綠色電能正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為守護好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和優質的生態環境,云南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云南始終堅持生態惠民、利民、為民,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從而更加自覺地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倡導生態道德,逐步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

02:47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長山 龐明廣 丁怡全

彩云之南,碧水藍天,山花爛漫,草木爭榮。

滇池、洱海等高原湖泊保護和修復工程有序推進,高原明珠熠熠生輝;金沙江上烏東德、白鶴灘等水電站投產發電,綠能澎湃;亞洲象、華蓋木等珍稀瀕危動植物種群數量增長、分布區增加擴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被譽為“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云南,正有力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之基。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說,希望云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昆明考察調研時說,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十四五”以來,中央財政及各類資金投入45億元,聚焦長江經濟帶、青藏高原東南緣、石漠化生態脆弱區、九大高原湖泊等重點生態區域,推進洱海山水工程,組織實施紅河、昆明、大理三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國家級示范工程及一系列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治理修復面積70余萬畝,有效改善提升云南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云南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開啟美麗云南建設新征程。2022年5月,《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規劃(2021—2025年)》發布,明確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切實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錨定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目標,云南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資源節約利用為源頭,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關鍵,以綠色低碳能源為支撐,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底線,筑牢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大力開展城鄉綠美行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放眼云嶺大地,云南已累計完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事項170余項,形成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基本構建起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制度。云南正馳而不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推動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態安全體系、生態文化體系方面取得更大進展、更大突破。

白鶴灘水電站(2024年6月19日攝)胡超攝 / 本刊

爭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先鋒

在云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交界的金沙江峽谷中,上游而來的金沙江水被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截住,“高峽出平湖”的景色蔚為壯觀。白鶴灘水電站年均發電量可達624億千瓦時,是金沙江峽谷中的“綠色引擎”之一。

水風光能資源豐富的云南,綠色能源崛起,經濟結構重塑,已建成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不斷線的綠色電能正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加快推進綠色能源開發建設,持續增加清潔能源比重,降低化石燃料使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

瞄準“雙碳”目標,云南持續深挖能源潛力,加快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建設,一批項目納入國家首批項目規劃,多個保供給促投資新能源項目加速上馬。云南省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新能源新增開工182個項目,裝機1750.9萬千瓦,新增并網裝機達2085.6萬千瓦,投產并網規模創歷史新高;全省新能源年發電量達4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新能源發電利用率達99.78%,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全省水電開發蹄疾步穩,清潔能源“風生水起”。2023年,云南全年完成能源投資超1500億元,同比增長14.7%。截至2023年底,云南電力總裝機達1.31億千瓦,光伏、風電裝機均超統調火電裝機,成為除水電外的第二、第三大電源,全省綠色能源裝機占比近90%。能源產業躍升為云南第一大支柱產業,澎湃的“綠電”正成為云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最有力支撐。

大規模實施電源項目建設同時,云南積極開展公共機構節約資源及綠色低碳轉型。截至2023年末,全省公共機構已建及在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655.13兆瓦、預計年發電量6.73億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193噸。全省縣級以上黨政機關累計建成7446個節約型機關,創建比例達87%,超額完成國家階段性任務目標。

——緊抓綠色發展機遇,加快綠色能源和綠色制造深度融合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云南力量。

云南發揮綠色能源優勢,吸引一流鋁、硅企業入滇,帶動延長產業鏈的加工制造、配套原輔料、耗材等向云南轉移。

記者從云南有關部門了解到,從單晶硅棒到硅片再到太陽能電池片,從硅材料生產到產業鏈集群,云南光伏產業正逐步放大綠色能源效益。目前全省單晶硅產能超120吉瓦,規模全國靠前。河南神火、中國鋁業等電解鋁企業循綠而至,相繼進駐。云南加速打造綠色鋁全產業鏈,全省電解鋁產能已達600萬噸,加上在建擬建項目合計逾800萬噸,居全國前列。

今年一季度,云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云南工業“新三樣”——綠色鋁、硅光伏和新能源電池增長勢頭強勁,對規上工業增速貢獻率合計達45%,成為云南綠色發展的新動能。

——堅守綠色生態底色,加快培育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7月初,大理古生村村口大片大片的稻田已披上明亮的綠色,田里的秧苗長到10多厘米,一派勃勃生機。

古生村村民何利成,目前從云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包來580多畝土地,并在公司農技師的指導下,大春種水稻、小春種油菜。

何利成說,種植水稻、油菜的全流程都嚴格遵守洱海保護、生態種植要求,不用化肥,也不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這種綠色生態種植,一方面降低污染,另一方面也讓農產品的價值更高。”

不光在大理,也不光是水稻和油菜。云南堅守綠色生態底色,著力做強高原特色產業,茶葉、鮮切花、咖啡、核桃、中藥材等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一;擦亮“綠”品牌,把“綠色食品牌”做成金字招牌;“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風靡,云南成為大家向往的綠色生活目的地……

云南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核桃、林下中藥材、野生食用菌等林草重點產業的產量產值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林草產業體系、發展路徑和方向更加明晰,政策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撐能力有效提升,聯農帶農效益日益凸顯。2023年,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達4588.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云南省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充分發揮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作用,大力發展林草資源經濟,突出林草重點產業,加快構建現代林草產業體系。”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萬勇介紹,做優做強林下經濟,錨定“2025年利用林地6000萬畝以上,產值突破3000億元”目標,以森林藥材、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景觀利用等為重點,實施“小品種大產業”培育工程,創新發展模式,建好支撐基地和園區。

做強生態安全體系

在國家“兩屏三帶”十大生態安全屏障中,云南肩負著“西部高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任務,地處眾多國際、國內河流的上游或源頭,生態區位極其重要。

為守護好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和優質的生態環境,云南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科學構建基于主體功能區劃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以科學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為抓手,為筑牢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家生物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2021年,一群亞洲象的北上南歸之旅備受關注。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亞洲象是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普洱、臨滄3個州市。

目前,亞洲象分布區已建立11個自然保護地,面積逾5000平方公里。1976年,云南亞洲象不足150頭。近年,活動在云南的野生亞洲象群每年都有小象出生,40多年里數量增長1倍多。

不光是亞洲象。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賴建東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被譽為“雪山精靈”,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滇金絲猴保護區,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這里的滇金絲猴數量已達到2500余只,可謂滇金絲猴的樂園。

云南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截至2023年底,云南劃建自然保護地333處,總面積546.37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4.26%。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云南省林草部門組織編制實施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起草、修訂相關辦法加強自然公園管理,全面提高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水平。

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趙永平說,自然保護地內重要生態系統功能和質量明顯提升,超過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以及絕大多數重要的自然遺跡得到有效保護。

此外,相關部門還按要求部署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旨在妥善解決自然保護地重復設置、空間重疊等歷史遺留問題,根據云南省重要生態系統、動植物物種、自然遺跡、自然景觀等的空間分布情況,識別出自然保護關鍵區域與空缺區域,結合不同自然保護地現實問題和保護需求,充分銜接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作數據,針對性提出調整、轉化、合并、拆分、撤銷等措施,確保技術邏輯相通、工作成果相融。

——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為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奠定堅實生態基礎。

湖面碧波蕩漾,岸邊草地林地綠意盎然……全長129公里的大理環洱海生態廊道是“網紅打卡點”,游人漫步廊道,一步一景。

幾年前,生態廊道原址卻是另一番景象。大理鎮才村村民陳建雄說,以前房子直接建到水邊,天然湖岸線遭到破壞,污水直排洱海造成污染。

2016年,洱海治理攻堅戰全面打響。通過生態搬遷、騰退近岸土地千余畝,建設環湖生態廊道和湖濱緩沖帶,環洱海而建的生態廊道著力將洱海湖濱帶恢復到天然狀態,湖灘、濕地“失而復得”。2023年底,洱海入選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無獨有偶。近年,昆明綜合采取“控源截污、精準防控、科學補水、生態增綠”等措施,滇池保護治理從“一湖之治”向“全域聯治”轉變。

據介紹,科學劃定滇池湖濱生態紅線和湖泊生態黃線,生態保護核心區面積49.38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緩沖區面積61.18平方公里。建設以濕地為主的環滇池生態帶6.29萬畝。植物從232種增加至303種,喜清水的水生植物如海菜花等重現滇池;鳥類從89種增加至175種,白眉鴨等9種以上國家級珍稀、瀕危和保護鳥類在滇池及湖濱活動;現有魚類26種……滇池管理局負責人說,2018年以來,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消失多年的滇池金線鲃、滇池高背鯽等6種土著魚類得以恢復。

云南倍加珍惜寶貴稀缺的高原濕地資源,系統推進保護修復,持續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濕地畫卷,以占全國1.06%的濕地面積,保育了占全國53.89%的濕地植物和43.51%的濕地脊椎動物,為2274種濕地植物、1006種濕地脊椎動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存和棲息環境。

“全省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居于全國前列。”云南省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副處長寸文娟說,云南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1.3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9.6%,累計治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4000余座,實施草原生態修復治理1283萬畝,石漠化土地面積減少113萬畝,有效提升云南整體生態安全水平,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云南楚雄雙柏縣恐龍河自然保護區的綠孔雀(2023 年 4 月 20 日攝)胡超攝 / 本刊
云 南 迪 慶 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里的滇金絲猴(資料照片)胡超攝 / 本刊

“短鼻家族”和“然然家族”的野象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大渡崗鄉大荒壩村覓食(2023 年 5 月 9 日攝)胡超攝 / 本刊

樹立生態文化建設新標桿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云南始終堅持生態惠民、利民、為民,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從而更加自覺地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倡導生態道德,逐步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踐行生態文明思想,云南各族群眾書寫著動人的生態故事。”寸文娟說。

——大力開展傳統生態文化保護和傳承,打牢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思想基礎。

下雨時,森林涵養水源,然后釋放出來,通過溝渠流過村莊、流進梯田、流到河谷,河谷里升騰起水汽變成云,降雨又回到山林……世界遺產哈尼梯田元陽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說,哈尼人就是這樣和大自然相處。哈尼人構建出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循環農業生態系統得到世界認可。

為了讓圍繞梯田形成的生態文化代代傳承不中斷,元陽制定遺產區82個村莊規劃,編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可持續發展方案;把“四域十片區二十萬畝”梯田列為永久基本農田;實施梯田水系修繕,以村規民約傳承“守林人”“木刻分水法”等辦法,確保水源常在……“我們按保護優先、發展優化、治污有效的工作思路,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路徑。”元陽縣負責人說。

云南省發展改革委介紹,云南持續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地方性法規24部,完成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等160項改革任務,累計創建2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些舉措不僅彰顯云南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更為弘揚生態文化奠定堅實基礎,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段昌群說,云南各族人民有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珍愛環境的文化傳統,這種生態文化基礎,讓云南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能獲得社會認同,形成廣泛心理共鳴,產生共同的思想和道德基礎,自覺履行生態保護的責任和義務。

——激發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引導形成綠色、環保、節約的行為文化。

大理市上關鎮漏邑村的村民蘇建益養了50多頭奶牛。每隔一天,他都會往上關牛糞收集站跑一趟,把牛糞送過去銷售。每噸牛糞能賣80元,一個月下來,僅賣牛糞就能掙4000多元。

像蘇建益一樣,洱海流域眾多的養牛戶告別為牛糞處置犯愁的日子,有了特別的“牛糞收入”。

“牛糞收入”的背后,是洱海流域牛糞的資源化利用——這套從養殖場到牛糞收集站、牛糞加工廠再到田間地頭的牛糞處理機制讓牛糞被加工成有機肥,成為村民眼中的“寶貝”。

云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機肥料企業。公司董事長、當地赫赫有名的“牛糞大王”鐘順和說,公司在洱海流域建成25座有機廢棄物收集站、多個固定式流動收集點,建成4座大型有機肥料加工廠、1座特大型生物天然氣加工廠,每年收集處理洱海流域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餐廚垃圾等廢棄物可達195萬噸。“企業挖掘到垃圾中的價值與能量,也為保護洱海出了一把力,實現了農戶拿實惠、企業獲原料、洱海得治理。”

此外,近年云南集中力量攻克生態環境難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截至去年底,全省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7.8%、97.6%,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0%。城市空氣質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列。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94.1%,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今年5月,《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4—2030年)》出臺,部署了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網絡、構建生物多樣性現代化治理體系、推進生物生態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強化生物安全管理與風險防控、增強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保障等5大戰略任務,推動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再上新臺階。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介紹,云南將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齊頭并進,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體系建設等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在云南景邁山大平掌古茶林,傣族姑娘仙金(右)在 直播售賣普洱茶(2023 年 9 月 17 日攝) 胡超攝 / 本刊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ET3000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_ZSR10A直流_SXJS-IV智能_SX-9000全自动油介质损耗测试仪-上海康登 | 识禅_对禅的了解,从这里开始 | 光栅尺_Magnescale探规_磁栅尺_笔式位移传感器_苏州德美达 | ?水马注水围挡_塑料注水围挡_防撞桶-常州瑞轩水马注水围挡有限公司 | 舞台木地板厂家_体育运动木地板_室内篮球馆木地板_实木运动地板厂家_欧氏篮球地板推荐 | ISO9001认证咨询_iso9001企业认证代理机构_14001|18001|16949|50430认证-艾世欧认证网 | nalgene洗瓶,nalgene量筒,nalgene窄口瓶,nalgene放水口大瓶,浙江省nalgene代理-杭州雷琪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 亮化工程,亮化设计,城市亮化工程,亮化资质合作,长沙亮化照明,杰奥思【官网】 | 物和码官网,物和码,免费一物一码数字化营销SaaS平台 | 巨野电机维修-水泵维修-巨野县飞宇机电维修有限公司 | 深圳天际源广告-形象堆头,企业文化墙,喷绘,门头招牌设计制作专家 | 橡胶粉碎机_橡胶磨粉机_轮胎粉碎机_轮胎磨粉机-河南鼎聚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铜排折弯机,钢丝折弯成型机,汽车发泡钢丝折弯机,线材折弯机厂家,线材成型机,铁线折弯机】贝朗折弯机厂家_东莞市贝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食品质构分析仪-氧化诱导分析仪-瞬态法导热系数仪|热冰百科 | 氧化锆陶瓷_氧化锆陶瓷加工_氧化锆陶瓷生产厂家-康柏工业陶瓷有限公司 | 振动筛-交叉筛-螺旋筛-滚轴筛-正弦筛-方形摇摆筛「新乡振动筛厂家」 | 超声骨密度仪-骨密度检测仪-经颅多普勒-tcd仪_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 | 不锈钢水箱生产厂家_消防水箱生产厂家-河南联固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 电镀电源整流器_高频电解电源_单脉双脉冲电源 - 东阳市旭东电子科技 | 世界箱包品牌十大排名,女包小众轻奢品牌推荐200元左右,男包十大奢侈品牌排行榜双肩,学生拉杆箱什么品牌好质量好 - Gouwu3.com | 不锈钢/气体/液体玻璃转子流量计(防腐,选型,规格)-常州天晟热工仪表有限公司【官网】 | 健康管理师报考条件,考试时间,报名入口—首页 | 小威小说网 - 新小威小说网 - 小威小说网小说搜索引擎 | 间苯二酚,间苯二酚厂家-淄博双和化工 | 刑事律师_深圳著名刑事辩护律师_王平聚【清华博士|刑法教授】 | 影视模板素材_原创专业影视实拍视频素材-8k像素素材网 | 电梯装饰-北京万达中意电梯装饰有限公司 | 河南正规膏药生产厂家-膏药贴牌-膏药代加工-修康药业集团官网 | 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厂家-卡珀职业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 转子泵_凸轮泵_凸轮转子泵厂家-青岛罗德通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深圳网站建设-高端企业网站开发-定制网页设计制作公司 | 铝合金线槽_铝型材加工_空调挡水板厂家-江阴炜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谈股票-今日股票行情走势分析-牛股推荐排行榜 | 报警器_家用防盗报警器_烟雾报警器_燃气报警器_防盗报警系统厂家-深圳市刻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石英砂矿石色选机_履带辣椒色选机_X光异物检测机-合肥幼狮光电科技 | 越南专线物流_东莞国际物流_东南亚专线物流_行通物流 | HEYL硬度计量泵-荧光法在线溶解氧仪-净时测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光栅尺_Magnescale探规_磁栅尺_笔式位移传感器_苏州德美达 | 间甲酚,间甲酚厂家-山东祥东新材料 | 冲锋衣滑雪服厂家-冲锋衣定制工厂-滑雪服加工厂-广东睿牛户外(S-GERT) | 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