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本報記者 李曉軍
當前,課外輔導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但由于各種培訓班、輔導班辦學條件良莠不齊,也成為家長投訴的高發區:有的培訓班突然“蒸發”,有的夸大宣傳讓學生花了冤枉錢,還有的收費高得離譜……如何把這個市場監管好,讓家長放心、孩子稱心,成為大家廣泛關注的一個話題。
培訓班突然“蒸發”
日前,一位家長反映,她的女兒在市東方紅廣場附近的一家藝術中心學習舞蹈,兩年間孩子已經換了3個老師,其中,第一位因嫌工資低自立門戶了,后來換的兩個老師素質又不能讓人滿意。因為頻繁換老師,該藝術中心學生流失嚴重,最后只剩下了6名學生。當時該校的老師說,學生再少培訓班也不會消失,讓幾位家長繳了下年度的學費。讓家長們沒有想到的是,繳了下半年的學費后不久,該培訓班就消失了,讓家長們大呼上當。
多數培訓班為非法
當前的培訓班五花八門、名目繁多,除了語數外同步提高班,還有大量培養孩子特長的音樂、美術、書法、棋類以及體育等各種培訓班。每到寒暑假和周末,形形色色的培訓班紛紛走上街頭,進行招生宣傳。班級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不一而足,其收費也從幾百元至數千元不等。
對于此種情況,我市的教育、民政等部門曾組成聯合檢查組,對100多家暑期培訓班進行過檢查,結果發現這100多家暑期培訓班竟然沒有一家是經過審批的。
據調查,有些培訓班盡管規模較大但并無辦學許可證,屬于培訓“游擊隊”,在這些非法培訓班學習,不但學習質量無法確保,這些非法培訓班還隨時會“蒸發”,而且一旦發生糾紛,也會“說理無門”。
非法培訓班除了沒有教育部門審批的辦班手續外,一般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招生廣告存在欺詐行為。故意虛報考取重點中學的學生比率,保證能讓學生提高多少分;二是分班不合理,班級設置不科學。許多培訓班開始承諾,新生入學前要摸底考試再分班,后來由于招不滿人,便來者不拒,再也不提分班了;三是師資力量名不副實。任課老師多是臨時招來的,不少上課的老師還是在校大學生,不具備教學經驗,與招生廣告上承諾的師資力量極不相符;四是教學方式不合理,培訓班上課就是“做題”。
如何規范培訓班
據了解,正規的教育培訓機構,應有教育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和民政部門頒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家長們在選擇培訓班的時候,要注意甄別培訓班的合法性,同時還要了解教師情況與培訓班的宣傳是否一致,有無名不符實及欺詐情況;此外還要詳細了解收費標準,問明發生爭議后的退費辦法,并切記索要正式發票。群眾如有疑問或發現辦班者有欺詐行為,可向市教育局民辦教育科反映。
記者采訪中,有一些老師和家長認為,校外培訓班有著廣闊的市場,除了對各類培訓班進行規范整治、打擊非法的培訓班之外,還應該從其他角度進行引導。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