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网 WWW.JZRB.COM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受權發布丨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更新時間:2024/6/24 22:28:0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2024年6月24日)

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這次大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科技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向與會的外籍院士和國際科學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科技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確立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基礎前沿研究實現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證明,化學小分子誘導人體細胞實現重編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實現“技術造物”。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嫦娥”攬月,“天和”駐空,“天問”探火,“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奮斗者”號探秘萬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第一顆6G衛星發射成功,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國產大飛機實現商飛,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新能源汽車為全球汽車產業增添新動力,生物育種、新藥創制、綠色低碳技術助力糧食安全和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科技體制改革打開新局面,科技管理體制實現重塑,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創新主體和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國際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主動發起國際科技合作倡議,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我國作為全球創新重要一極的影響力持續提升。這些都為建成科技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積累了許多重要經驗。主要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觀大勢、謀全局、抓根本,保證科技事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樹牢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全面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基因,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使崇尚科學、追求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必須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涌現,引發鏈式變革。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雖然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建成的科技強國,應當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支撐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整體躍升,增進人類福祉,推動全球發展。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持續產出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擁有強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成為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四是擁有強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不斷壯大國際頂尖科技人才隊伍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五是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

  第一,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的統籌,構建協同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凝聚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各方面作用,調動產學研各環節的積極性,形成共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工作格局。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優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增強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領域實施科技戰略部署,凝練實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要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強化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鼓勵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筑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第二,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要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

  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服務,促進自主攻關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要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針對我國科技創新組織化協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資源分散、重復等問題,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完善區域科技創新布局,強化央地協同聯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要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深化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改革,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

  近年來,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反映,各種非學術負擔仍然較重。要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要完善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制度,讓更多優秀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創新活力。要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切實減少為報項目、發論文、評獎勵、爭資源而分心傷神。

  第四,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構筑人才競爭優勢。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要增強系統觀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當前,我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要把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構筑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的創新高地。

  人才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土壤的滋養。要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要加強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第五,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國際環境越復雜,我們越要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統籌開放和安全,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要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發揮共建“一帶一路”等平臺作用,牽頭組織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各國科研人員聯合攻關。要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發展環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建設科技強國,科技戰線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希望兩院院士作為科技界杰出代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建設科技強國,是全黨全國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管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科技新知識,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工作的本領。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受權發布丨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2024/6/24 22:28:0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2024年6月24日)

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這次大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科技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向與會的外籍院士和國際科學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科技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確立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基礎前沿研究實現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證明,化學小分子誘導人體細胞實現重編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實現“技術造物”。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嫦娥”攬月,“天和”駐空,“天問”探火,“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奮斗者”號探秘萬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第一顆6G衛星發射成功,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國產大飛機實現商飛,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新能源汽車為全球汽車產業增添新動力,生物育種、新藥創制、綠色低碳技術助力糧食安全和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科技體制改革打開新局面,科技管理體制實現重塑,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創新主體和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國際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主動發起國際科技合作倡議,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我國作為全球創新重要一極的影響力持續提升。這些都為建成科技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積累了許多重要經驗。主要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觀大勢、謀全局、抓根本,保證科技事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樹牢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全面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基因,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使崇尚科學、追求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必須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涌現,引發鏈式變革。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雖然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建成的科技強國,應當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支撐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整體躍升,增進人類福祉,推動全球發展。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持續產出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擁有強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成為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四是擁有強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不斷壯大國際頂尖科技人才隊伍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五是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

  第一,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的統籌,構建協同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凝聚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各方面作用,調動產學研各環節的積極性,形成共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工作格局。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優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增強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領域實施科技戰略部署,凝練實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要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強化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鼓勵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筑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第二,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要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

  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服務,促進自主攻關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要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針對我國科技創新組織化協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資源分散、重復等問題,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完善區域科技創新布局,強化央地協同聯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要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深化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改革,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

  近年來,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反映,各種非學術負擔仍然較重。要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要完善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制度,讓更多優秀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創新活力。要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切實減少為報項目、發論文、評獎勵、爭資源而分心傷神。

  第四,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構筑人才競爭優勢。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要增強系統觀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當前,我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要把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構筑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的創新高地。

  人才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土壤的滋養。要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要加強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第五,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國際環境越復雜,我們越要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統籌開放和安全,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要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發揮共建“一帶一路”等平臺作用,牽頭組織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各國科研人員聯合攻關。要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發展環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建設科技強國,科技戰線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希望兩院院士作為科技界杰出代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建設科技強國,是全黨全國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管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科技新知識,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工作的本領。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菲希尔X射线测厚仪-菲希尔库伦法测厚仪-无锡骏展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油液红外光谱仪-油液监测系统-燃油嗅探仪-上海冉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工业CT-无锡璟能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粘度计维修,在线粘度计,二手博勒飞粘度计维修|收购-天津市祥睿科技有限公司 | 代做标书-代写标书-专业标书文件编辑-「深圳卓越创兴公司」 |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厂家-高强石膏基保温隔声自流平-轻质抹灰石膏粉砂浆批发-永康市汇利建设有限公司 | 河南不锈钢水箱_地埋水箱_镀锌板水箱_消防水箱厂家-河南联固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 食品质构分析仪-氧化诱导分析仪-瞬态法导热系数仪|热冰百科 | 医用酒精_84消毒液_碘伏消毒液等医用消毒液-漓峰消毒官网 | 成都LED显示屏丨室内户外全彩led屏厂家方案报价_四川诺显科技 | 汽车水泵_汽车水泵厂家-瑞安市骏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大型多片锯,圆木多片锯,方木多片锯,板材多片锯-祥富机械有限公司 | 铝扣板-铝方通-铝格栅-铝条扣板-铝单板幕墙-佳得利吊顶天花厂家 elisa试剂盒价格-酶联免疫试剂盒-猪elisa试剂盒-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阳光1号桔柚_无核沃柑_柑橘新品种枝条苗木批发 - 苧金网 | 量子管通环-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北京罗伦过滤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压砖机、液压制砖机、静压砖机、环保砖机生产厂家—杜甫机械 | 东莞螺丝|东莞螺丝厂|东莞不锈钢螺丝|东莞组合螺丝|东莞精密螺丝厂家-东莞利浩五金专业紧固件厂家 | Dataforth隔离信号调理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加速度振动传感器-北京康泰电子有限公司 | 动物解剖台-成蚊接触筒-标本工具箱-负压实验台-北京哲成科技有限公司 | 顺景erp系统_erp软件_erp软件系统_企业erp管理系统-广东顺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厌氧反应器,IC厌氧反应器,厌氧三相分离器-山东创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ZHZ8耐压测试仪-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 农产品溯源系统_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_溯源系统 | ICP备案查询_APP备案查询_小程序备案查询 - 备案巴巴 | 神马影院-实时更新秒播| 不锈钢列管式冷凝器,换热器厂家-无锡飞尔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好物生环保网、环保论坛 - 环保人的学习交流平台 | ASA膜,ASA共挤料,篷布色母料-青岛未来化学有限公司 | 免费分销系统 — 分销商城系统_分销小程序开发 -【微商来】 | 工业设计,人工智能,体验式3D展示的智能技术交流服务平台-纳金网 J.S.Bach 圣巴赫_高端背景音乐系统_官网 | 江苏远邦专注皮带秤,高精度皮带秤,电子皮带秤研发生产 | 浙江筋膜枪-按摩仪厂家-制造商-肩颈按摩仪哪家好-温州市合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成都LED显示屏丨室内户外全彩led屏厂家方案报价_四川诺显科技 | Copeland/谷轮压缩机,谷轮半封闭压缩机,谷轮涡旋压缩机,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尺寸图片,价格经销商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成都网站建设制作_高端网站设计公司「做网站送优化推广」 | 高尔夫球杆_高尔夫果岭_高尔夫用品-深圳市新高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冷凝锅炉_燃气锅炉_工业燃气锅炉改造厂家-北京科诺锅炉 | 木材烘干机,木炭烘干机,纸管/佛香烘干设备-河南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铁素体测量仪/检测仪/铁素体含量测试仪-苏州圣光仪器有限公司 | 不锈钢螺丝 - 六角螺丝厂家 - 不锈钢紧固件 - 万千紧固件--紧固件一站式采购 | 动库网动库商城-体育用品专卖店:羽毛球,乒乓球拍,网球,户外装备,运动鞋,运动包,运动服饰专卖店-正品运动品网上商城动库商城网 - 动库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