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网 WWW.JZRB.COM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2年專題 > 強國復興有我 > 正文

2022年專題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紀實
更新時間:2023-10-7 15:59:46    來源:焦作日報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指引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在舉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守正創新、開拓進取中展現新氣象、邁向新征程。

高瞻遠矚、舉旗定向,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燕山腳下,國風浩蕩,文脈不絕。

2023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北京中軸線北延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考察。

走進國家書房,總書記的目光望向頂部中央藻井內的星空穹頂。穹頂上,宋代石刻天文圖展現古人智慧,星漢燦爛、浩渺深邃;書房內,15組巨型書柜陳列近3萬冊新中國精品出版物,思想的星空蔚為大觀。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與時俱進。

次日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文化建設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并強調,這些重要觀點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富發展。

10年前的8月,黨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語重心長: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堅持住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還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共產黨人繼續作出回答。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做好宣傳思想工作,要放到這個大背景下來認識。”

清醒冷靜的叩問,貫穿著對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的遠慮深謀。

這是全新歷史坐標下的重大命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相互影響,應當如何凝心鑄魂、高舉旗幟?

這是推進理論創新的時代呼喚: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想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應當如何總結經驗、把握規律?

這是賡續歷史文脈的高度自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應當如何主動作為、再譜華章?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緊扣時代脈搏,圍繞中心工作,突出問題導向,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氣象日新。

正本清源,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

2013年11月,北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在這一正式開啟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一席話振聾發聵:

“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

隨著經濟科技快速發展和社會格局深刻調整,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網絡輿論亂象叢生,嚴重影響人們思想和社會輿論環境。

著力解決意識形態領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錘定音:“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

兩度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強調“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全黨動手”“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要求“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是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根本保證”;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

習近平總書記就一系列根本性問題闡明原則立場,廓清了認識迷霧,校正了工作導向。

方向明,則思路清。一項項針對性舉措應運而生:

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定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以黨內法規形式明確各級黨委(黨組)的責任;堅決反擊各種歪曲丑化褻瀆英雄烈士等歷史虛無主義傾向,制定出臺英烈保護法;重拳整治網絡生態亂象,建立中央、省、市三級網信管理工作體系;制定第一部關于宣傳工作的基礎性、主干性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以剛性的法規制度為全黨開展宣傳工作提供有力指導和支撐……

立破并舉、激濁揚清,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從根本上得到扭轉,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

守正開新,鮮明提出“兩個結合”重大論斷——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2021年7月1日,天安門廣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這是“兩個結合”重大論斷首次正式提出。

此后,“兩個結合”先后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

在武夷山下的朱熹園表示“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殷墟強調“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闡釋“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指出“‘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持續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論述不斷深入,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固本培元,從賡續歷史文化中堅定自信——

四川眉山,三蘇祠。百年銀杏、千年黃葛,生機盎然。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實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觸地說:“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證。”

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指出“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

在總書記心中,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前往敦煌研究院主持召開座談會,肯定“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深入上海楊浦濱江,強調“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在岳麓書院同師生親切交流,勉勵“當代學生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來到云岡石窟,指出“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涵養全民族精神力量,為復興偉業凝心聚力。

綱舉目張,為文化強國建設擘畫藍圖路徑——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大命題。

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前進方向:

著眼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明確提出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明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直言“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

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時隔72年再度召開指引中國文藝前進方向的座談會,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心系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化足跡”遍及全國,考察文化地標、探尋文明根脈,對“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念茲在茲;

重視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要求“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著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一次次在出訪時做“文化代言人”,一次次在主場外交中展現中華文明博大胸懷,生動詮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歷史主動精神、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明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務,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掀開嶄新篇章。

以文化人、培根鑄魂,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加強思想武裝,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走進北京圖書大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圖書”專區前,《習近平著作選讀》擺放在醒目位置,吸引了許多讀者駐足閱讀。

作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權威教材,今年4月3日,這部以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名義編輯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正式出版發行。

同一天,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一場新的學習競賽”拉開帷幕。

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全黨以理論大學習、思想大武裝推進事業大發展。

從歷次黨內集中教育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到成立中央宣講團開展基層宣講,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指導下,從中央到地方,理論學習氛圍愈發濃厚。

深化理論研究,推進體系化、學理化建設,是加強黨的理論武裝的基本前提。

步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等平臺建設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成果豐碩,哲學社會科學界把握理論本質、探究精神內涵,對黨的創新理論認識不斷深化。

2019年1月1日,一個功能強大、內容豐富的新思想學習平臺——“學習強國”亮相,上線三個月注冊用戶就突破1億人。

《中國式現代化面對面》《百年大黨面對面》等通俗理論讀物讓理論更加生動可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新載體新陣地助力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深入基層;中央主要媒體推出的“第一觀察”“一見”“時政新聞眼”等品牌欄目,讓理論普及范圍廣度不斷延伸……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學習熱潮涌動神州。

如今,一堂堂大眾理論公開課在年輕人中引發“追劇”效應,理論學習輔導讀物上榜“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黨的好聲音化作社會最強音,直達人民心間、回響在中華大地。

鼓舞精神士氣,全國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國之盛典,激發起億萬中華兒女愛黨愛國的澎湃共鳴。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慶祝活動盛大莊嚴、氣勢恢宏,禮序乾坤、樂和天地”“起到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

從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聚焦重要節點、重大活動,推動黨心民心交融、國威軍威彰顯,匯聚起堅不可摧的磅礴偉力。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用整整一天時間,前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實地調研,并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提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3年后,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同志,把集體學習的“課堂”從中南海搬到媒體融合發展第一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先后出臺,以融合發展為突破口,主流媒體在時代變革中“破繭蝶變”。

各大媒體“報網端微”百花齊放,文圖音視競相發力,通過創新手段、全媒呈現,記錄下脫貧攻堅的感人瞬間、勾勒出全面小康的美麗畫卷、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以一件件精品力作,匯聚奮進力量。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點就在哪。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

十多年來,無論是舉辦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等活動,還是開展“凈網”“清朗”等專項治理行動,網絡健康文化加速培育,不斷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堅定理想信念,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不斷涌現——

2022年4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立德樓,一場以“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主題的思政課正在進行。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教室,向老師和同學們招手致意,坐到了同學們中間,一同傾聽講授并參與討論。

在師生們熱烈掌聲中,總書記從中國走過的不平凡之路說起,講到延安窯洞里的馬克思主義、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改革開放的驚雷劃空……他勉勵同學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

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到新時代北斗精神、絲路精神……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一座座精神豐碑,為時代新人成長提供堅實支撐;

從《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先后印發,到“時代楷模”“中國好人”不斷涌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成為時代強音;

從《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印發,到全方位提升思政課建設水平、創新方式方法……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質量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日益完善;

設立烈士紀念日,頒授“七一勛章”“共和國勛章”,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全社會敬仰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的良好氛圍日益形成;

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道德滋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引領一批又一批時代新人堅定信心、強化自覺、提升素質,投身民族復興偉業。

在田間地頭,“新農人”們寒耕暑耘、精耕細作,努力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工廠車間,新一代工人苦練本領、精益求精,以不懈鉆研讓“中國制造”的“金色名片”閃耀世界;在體育賽場,運動健兒們頑強拼搏、爭創佳績,讓五星紅旗一次次高高飄揚;在救災一線,無數年輕面孔沖鋒在前、逆行出征,救人民群眾于危難之間……

推動文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浙江余杭良渚,“美麗的水中之洲”。幾代考古學家在這里孜孜以求,探尋中華文明的最初印記。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對遺址的歷史地位作出重要論斷。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對良渚古城遺址申遺作出重要指示。

3年后,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外國專家評價:“良渚讓我們對中國早期文明的認識提前一千多年。”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強烈的歷史擔當,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項歷史性工程、戰略性工程來抓,引領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印發,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從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持續推進,到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等重大工程深入實施;從《復興文庫》、“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出版,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國家版本館等文化殿堂相繼落成……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推動下,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

今日之中國,“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脈傳承弦歌不輟、歷久彌新。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我仰望你看過的星空,腳下大地已換了時空,你留在風中搖曳的那抹紅,在心中!”

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因電視劇《覺醒年代》而廣為人知的3位烈士——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墓前,放滿了寫給先烈們的信。

一部部充滿力量的文藝作品,奏響一曲曲蕩氣回腸的時代之聲、愛國之聲、人民之聲。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園地百花齊放、碩果累累:影視作品《長津湖》《山海情》等兼具歷史厚重感和現實關懷;《人世間》《雪山大地》等文學作品展現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復排歌劇《黨的女兒》、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創新形式再現英雄形象……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

放眼神州,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各類文藝精品不斷涌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新時代文化事業生機盎然,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東方文明古國闊步邁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講好中國故事,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日益提高——

2023年4月,春天的廣州,繁花似錦。坐落在白云山麓的松園依山傍水,別有風情。

習近平總書記邀請法國總統馬克龍漫步嶺南園林,臨水而坐,觀景品茗。千年古琴奏出一曲《高山流水》,兩國元首一起欣賞。

“了解今天的中國,要從了解中國的歷史開始”,習近平總書記縱論古今,“我們對中國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這兩天里,我們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進一步領略了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增進了對現代中國治國理政理念的了解。”馬克龍深有感觸地說。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在海外引發熱烈反響,為各國讀者開啟一扇扇觀察和感知中國的窗口;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等文獻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京劇、昆曲等洋溢著“中國風”的演出不斷亮相國際舞臺,國產影視劇海外熱播,舞蹈、雜技、美術以及民間文藝接連走出國門;

“感知中國”“歡樂春節”“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動在全世界掀起中華文化魅力熱潮;

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驚艷世界,向全球展現中華文化兼納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氣度;

中非合作論壇、上海進博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一系列主場外交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介紹中國經驗……

一個亙古亙今、日新月異的中國,正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守正創新的精神,扎根于中華大地、展現在世界面前。

以文化之聲唱響中國故事、以文化之魂凝聚價值共識、以文明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文化綻放出的新的時代光芒,推動中華文明與各國文明美美與共、和諧共生。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在新形勢下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指明了方向,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更加真實可感,奏響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華美樂章。

矢志遠大、放眼未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河南安陽殷墟,洹河蜿蜒,甲骨呈奇。

2022年10月28日,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

步入殷墟博物館,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習近平總書記點明此行深意:“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目光穿越千年,習近平總書記充滿自信。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懷著深沉的歷史責任感,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持續加深對文化繁榮、文明創新的關切和思考——

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歷史研究院,從對歷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到訪古城蘇州,感受文化賦予經濟發展的充沛動能;走進陜西漢中市博物館,思考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蘸滿歷史的筆墨,繼續書寫新的歷史。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走前無古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如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百花園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標定目標,明確任務。

肩負新使命,堅守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

滔滔黃河,萬古奔流。位于山西最南端的運城,古稱“河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今年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山西運城博物館,強調:“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2個多月后,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察,祝賀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落成使用。

展廳里,總書記頻頻駐足,有時看完正面,還緩步繞著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側面細節,感慨道:“看過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華文明啊,而且更期待著更長的中華文明的發現發掘。”

自信,才能自強。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

“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堅定文化自信,我們在自己選定的路上昂首闊步。

肩負新使命,堅持開放包容的博大胸襟——

今年5月,古城西安迎來參加中國-中亞峰會的各方賓朋。

明快有力的古代佾舞、絢麗婀娜的芙蓉花舞……紫云樓前,一場大度雍容、如夢如幻的唐朝傳統迎賓禮,展現出中華文化包容四海、兼納百川的精神風貌。

“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見證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兩千多年的深厚友誼。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人民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創造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書寫了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華章。”習近平總書記說。

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得益于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開幕,中外嘉賓匯聚一堂,為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匯聚智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真誠呼吁:“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文明交流互鑒,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當晚的文藝晚會上,芭蕾舞與中國古典舞同臺詮釋美美與共,來自不同文明的古老樂器共同奏響和諧之音,不同國度的文明記憶、文明圖景,在華夏大地上匯集。

古老的東方大國不僅以卓越的智慧啟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納百川的氣度擁抱世界文明。

“我們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詮釋出中華文明的大格局大氣象。

肩負新使命,更加自覺堅持“兩個結合”——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

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

以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以對文化的精神特質和歷史傳承的正確把握,以對文化復興和文明進步的不懈追求,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境界。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個結合”進行了深刻系統闡釋——“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新征程上,要堅持“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以真理之光照亮奮斗之路,以復興之志凝聚磅礴之力。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召:“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站上新起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意氣風發、昂首前行,踏上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朱基釵、王子銘、王思北、孫少龍、徐壯)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紀實
    2023-10-7 15:59:46    來源:焦作日報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指引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在舉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守正創新、開拓進取中展現新氣象、邁向新征程。

    高瞻遠矚、舉旗定向,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燕山腳下,國風浩蕩,文脈不絕。

    2023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北京中軸線北延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考察。

    走進國家書房,總書記的目光望向頂部中央藻井內的星空穹頂。穹頂上,宋代石刻天文圖展現古人智慧,星漢燦爛、浩渺深邃;書房內,15組巨型書柜陳列近3萬冊新中國精品出版物,思想的星空蔚為大觀。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與時俱進。

    次日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文化建設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并強調,這些重要觀點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富發展。

    10年前的8月,黨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語重心長: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堅持住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還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共產黨人繼續作出回答。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做好宣傳思想工作,要放到這個大背景下來認識。”

    清醒冷靜的叩問,貫穿著對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的遠慮深謀。

    這是全新歷史坐標下的重大命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相互影響,應當如何凝心鑄魂、高舉旗幟?

    這是推進理論創新的時代呼喚: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想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應當如何總結經驗、把握規律?

    這是賡續歷史文脈的高度自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應當如何主動作為、再譜華章?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緊扣時代脈搏,圍繞中心工作,突出問題導向,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氣象日新。

    正本清源,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

    2013年11月,北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在這一正式開啟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一席話振聾發聵:

    “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

    隨著經濟科技快速發展和社會格局深刻調整,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網絡輿論亂象叢生,嚴重影響人們思想和社會輿論環境。

    著力解決意識形態領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錘定音:“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

    兩度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強調“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全黨動手”“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要求“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是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根本保證”;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

    習近平總書記就一系列根本性問題闡明原則立場,廓清了認識迷霧,校正了工作導向。

    方向明,則思路清。一項項針對性舉措應運而生:

    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定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以黨內法規形式明確各級黨委(黨組)的責任;堅決反擊各種歪曲丑化褻瀆英雄烈士等歷史虛無主義傾向,制定出臺英烈保護法;重拳整治網絡生態亂象,建立中央、省、市三級網信管理工作體系;制定第一部關于宣傳工作的基礎性、主干性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以剛性的法規制度為全黨開展宣傳工作提供有力指導和支撐……

    立破并舉、激濁揚清,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從根本上得到扭轉,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

    守正開新,鮮明提出“兩個結合”重大論斷——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2021年7月1日,天安門廣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這是“兩個結合”重大論斷首次正式提出。

    此后,“兩個結合”先后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

    在武夷山下的朱熹園表示“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殷墟強調“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闡釋“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指出“‘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持續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論述不斷深入,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固本培元,從賡續歷史文化中堅定自信——

    四川眉山,三蘇祠。百年銀杏、千年黃葛,生機盎然。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實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觸地說:“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證。”

    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指出“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

    在總書記心中,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前往敦煌研究院主持召開座談會,肯定“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深入上海楊浦濱江,強調“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在岳麓書院同師生親切交流,勉勵“當代學生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來到云岡石窟,指出“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涵養全民族精神力量,為復興偉業凝心聚力。

    綱舉目張,為文化強國建設擘畫藍圖路徑——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大命題。

    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前進方向:

    著眼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明確提出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明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直言“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

    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時隔72年再度召開指引中國文藝前進方向的座談會,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心系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化足跡”遍及全國,考察文化地標、探尋文明根脈,對“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念茲在茲;

    重視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要求“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著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一次次在出訪時做“文化代言人”,一次次在主場外交中展現中華文明博大胸懷,生動詮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歷史主動精神、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明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務,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掀開嶄新篇章。

    以文化人、培根鑄魂,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加強思想武裝,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走進北京圖書大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圖書”專區前,《習近平著作選讀》擺放在醒目位置,吸引了許多讀者駐足閱讀。

    作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權威教材,今年4月3日,這部以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名義編輯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正式出版發行。

    同一天,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一場新的學習競賽”拉開帷幕。

    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全黨以理論大學習、思想大武裝推進事業大發展。

    從歷次黨內集中教育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到成立中央宣講團開展基層宣講,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指導下,從中央到地方,理論學習氛圍愈發濃厚。

    深化理論研究,推進體系化、學理化建設,是加強黨的理論武裝的基本前提。

    步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等平臺建設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成果豐碩,哲學社會科學界把握理論本質、探究精神內涵,對黨的創新理論認識不斷深化。

    2019年1月1日,一個功能強大、內容豐富的新思想學習平臺——“學習強國”亮相,上線三個月注冊用戶就突破1億人。

    《中國式現代化面對面》《百年大黨面對面》等通俗理論讀物讓理論更加生動可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新載體新陣地助力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深入基層;中央主要媒體推出的“第一觀察”“一見”“時政新聞眼”等品牌欄目,讓理論普及范圍廣度不斷延伸……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學習熱潮涌動神州。

    如今,一堂堂大眾理論公開課在年輕人中引發“追劇”效應,理論學習輔導讀物上榜“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黨的好聲音化作社會最強音,直達人民心間、回響在中華大地。

    鼓舞精神士氣,全國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國之盛典,激發起億萬中華兒女愛黨愛國的澎湃共鳴。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慶祝活動盛大莊嚴、氣勢恢宏,禮序乾坤、樂和天地”“起到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

    從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聚焦重要節點、重大活動,推動黨心民心交融、國威軍威彰顯,匯聚起堅不可摧的磅礴偉力。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用整整一天時間,前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實地調研,并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提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3年后,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同志,把集體學習的“課堂”從中南海搬到媒體融合發展第一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先后出臺,以融合發展為突破口,主流媒體在時代變革中“破繭蝶變”。

    各大媒體“報網端微”百花齊放,文圖音視競相發力,通過創新手段、全媒呈現,記錄下脫貧攻堅的感人瞬間、勾勒出全面小康的美麗畫卷、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以一件件精品力作,匯聚奮進力量。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點就在哪。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

    十多年來,無論是舉辦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等活動,還是開展“凈網”“清朗”等專項治理行動,網絡健康文化加速培育,不斷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堅定理想信念,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不斷涌現——

    2022年4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立德樓,一場以“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主題的思政課正在進行。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教室,向老師和同學們招手致意,坐到了同學們中間,一同傾聽講授并參與討論。

    在師生們熱烈掌聲中,總書記從中國走過的不平凡之路說起,講到延安窯洞里的馬克思主義、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改革開放的驚雷劃空……他勉勵同學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

    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到新時代北斗精神、絲路精神……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一座座精神豐碑,為時代新人成長提供堅實支撐;

    從《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先后印發,到“時代楷模”“中國好人”不斷涌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成為時代強音;

    從《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印發,到全方位提升思政課建設水平、創新方式方法……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質量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日益完善;

    設立烈士紀念日,頒授“七一勛章”“共和國勛章”,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全社會敬仰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的良好氛圍日益形成;

    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道德滋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引領一批又一批時代新人堅定信心、強化自覺、提升素質,投身民族復興偉業。

    在田間地頭,“新農人”們寒耕暑耘、精耕細作,努力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工廠車間,新一代工人苦練本領、精益求精,以不懈鉆研讓“中國制造”的“金色名片”閃耀世界;在體育賽場,運動健兒們頑強拼搏、爭創佳績,讓五星紅旗一次次高高飄揚;在救災一線,無數年輕面孔沖鋒在前、逆行出征,救人民群眾于危難之間……

    推動文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浙江余杭良渚,“美麗的水中之洲”。幾代考古學家在這里孜孜以求,探尋中華文明的最初印記。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對遺址的歷史地位作出重要論斷。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對良渚古城遺址申遺作出重要指示。

    3年后,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外國專家評價:“良渚讓我們對中國早期文明的認識提前一千多年。”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強烈的歷史擔當,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項歷史性工程、戰略性工程來抓,引領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印發,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從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持續推進,到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等重大工程深入實施;從《復興文庫》、“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出版,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國家版本館等文化殿堂相繼落成……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推動下,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

    今日之中國,“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脈傳承弦歌不輟、歷久彌新。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我仰望你看過的星空,腳下大地已換了時空,你留在風中搖曳的那抹紅,在心中!”

    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因電視劇《覺醒年代》而廣為人知的3位烈士——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墓前,放滿了寫給先烈們的信。

    一部部充滿力量的文藝作品,奏響一曲曲蕩氣回腸的時代之聲、愛國之聲、人民之聲。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園地百花齊放、碩果累累:影視作品《長津湖》《山海情》等兼具歷史厚重感和現實關懷;《人世間》《雪山大地》等文學作品展現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復排歌劇《黨的女兒》、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創新形式再現英雄形象……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

    放眼神州,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各類文藝精品不斷涌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新時代文化事業生機盎然,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東方文明古國闊步邁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講好中國故事,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日益提高——

    2023年4月,春天的廣州,繁花似錦。坐落在白云山麓的松園依山傍水,別有風情。

    習近平總書記邀請法國總統馬克龍漫步嶺南園林,臨水而坐,觀景品茗。千年古琴奏出一曲《高山流水》,兩國元首一起欣賞。

    “了解今天的中國,要從了解中國的歷史開始”,習近平總書記縱論古今,“我們對中國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這兩天里,我們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進一步領略了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增進了對現代中國治國理政理念的了解。”馬克龍深有感觸地說。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在海外引發熱烈反響,為各國讀者開啟一扇扇觀察和感知中國的窗口;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等文獻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京劇、昆曲等洋溢著“中國風”的演出不斷亮相國際舞臺,國產影視劇海外熱播,舞蹈、雜技、美術以及民間文藝接連走出國門;

    “感知中國”“歡樂春節”“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動在全世界掀起中華文化魅力熱潮;

    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驚艷世界,向全球展現中華文化兼納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氣度;

    中非合作論壇、上海進博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一系列主場外交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介紹中國經驗……

    一個亙古亙今、日新月異的中國,正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守正創新的精神,扎根于中華大地、展現在世界面前。

    以文化之聲唱響中國故事、以文化之魂凝聚價值共識、以文明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文化綻放出的新的時代光芒,推動中華文明與各國文明美美與共、和諧共生。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在新形勢下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指明了方向,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更加真實可感,奏響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華美樂章。

    矢志遠大、放眼未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河南安陽殷墟,洹河蜿蜒,甲骨呈奇。

    2022年10月28日,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

    步入殷墟博物館,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習近平總書記點明此行深意:“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目光穿越千年,習近平總書記充滿自信。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懷著深沉的歷史責任感,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持續加深對文化繁榮、文明創新的關切和思考——

    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歷史研究院,從對歷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到訪古城蘇州,感受文化賦予經濟發展的充沛動能;走進陜西漢中市博物館,思考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蘸滿歷史的筆墨,繼續書寫新的歷史。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走前無古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如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百花園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標定目標,明確任務。

    肩負新使命,堅守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

    滔滔黃河,萬古奔流。位于山西最南端的運城,古稱“河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今年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山西運城博物館,強調:“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2個多月后,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察,祝賀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落成使用。

    展廳里,總書記頻頻駐足,有時看完正面,還緩步繞著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側面細節,感慨道:“看過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華文明啊,而且更期待著更長的中華文明的發現發掘。”

    自信,才能自強。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

    “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堅定文化自信,我們在自己選定的路上昂首闊步。

    肩負新使命,堅持開放包容的博大胸襟——

    今年5月,古城西安迎來參加中國-中亞峰會的各方賓朋。

    明快有力的古代佾舞、絢麗婀娜的芙蓉花舞……紫云樓前,一場大度雍容、如夢如幻的唐朝傳統迎賓禮,展現出中華文化包容四海、兼納百川的精神風貌。

    “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見證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兩千多年的深厚友誼。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人民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創造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書寫了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華章。”習近平總書記說。

    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得益于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開幕,中外嘉賓匯聚一堂,為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匯聚智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真誠呼吁:“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文明交流互鑒,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當晚的文藝晚會上,芭蕾舞與中國古典舞同臺詮釋美美與共,來自不同文明的古老樂器共同奏響和諧之音,不同國度的文明記憶、文明圖景,在華夏大地上匯集。

    古老的東方大國不僅以卓越的智慧啟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納百川的氣度擁抱世界文明。

    “我們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詮釋出中華文明的大格局大氣象。

    肩負新使命,更加自覺堅持“兩個結合”——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

    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

    以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以對文化的精神特質和歷史傳承的正確把握,以對文化復興和文明進步的不懈追求,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境界。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個結合”進行了深刻系統闡釋——“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新征程上,要堅持“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以真理之光照亮奮斗之路,以復興之志凝聚磅礴之力。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召:“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站上新起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意氣風發、昂首前行,踏上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朱基釵、王子銘、王思北、孫少龍、徐壯)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昊至泉水上乐园设备有限公司 | 叉车电池-叉车电瓶-叉车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电动叉车蓄电池生产厂家 | 气密性检测仪_气密性检测设备_防水测试仪_密封测试仪-岳信仪器 | 电磁铁_推拉电磁铁_机械手电磁吸盘电磁铁厂家-广州思德隆电子公司 | 北京发电车出租-发电机租赁公司-柴油发电机厂家 - 北京明旺盛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PCB设计,PCB抄板,电路板打样,PCBA加工-深圳市宏力捷电子有限公司 | 上海瑶恒实业有限公司|消防泵泵|离心泵|官网 | 环氧乙烷灭菌器_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灭菌器 _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_清洗工作站_医用干燥柜_灭菌耗材-环氧乙烷灭菌器_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_河南省三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精密线材测试仪-电线电缆检测仪-苏州欣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高空重型升降平台_高空液压举升平台_高空作业平台_移动式升降机-河南华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四合院设计_四合院装修_四合院会所设计-四合院古建设计与建造中心1 | 集装袋吨袋生产厂家-噸袋廠傢-塑料编织袋-纸塑复合袋-二手吨袋-太空袋-曹县建烨包装 | 潍坊大集网-潍坊信息港-潍坊信息网| 电子巡更系统-巡检管理系统-智能巡检【金万码】 | 北京百度网站优化|北京网站建设公司-百谷网络科技 | CNC机加工-数控加工-精密零件加工-ISO认证厂家-鑫创盟 | 好杂志网-首页 | 干粉砂浆设备-干粉砂浆生产线-干混-石膏-保温砂浆设备生产线-腻子粉设备厂家-国恒机械 | 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处理工程-深圳丰绿环保废气处理公司 | 光谱仪_积分球_分布光度计_灯具检测生产厂家_杭州松朗光电【官网】 | 基本型顶空进样器-全自动热脱附解吸仪价格-AutoHS全模式-成都科林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 国产离子色谱仪,红外分光测油仪,自动烟尘烟气测试仪-青岛埃仑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 横河变送器-横河压力变送器-EJA变送器-EJA压力变送器-「泉蕴仪表」 | 热回收盐水机组-反应釜冷水机组-高低温冷水机组-北京蓝海神骏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租车公司_汽车/客车/班车/大巴车租赁_商务会议/展会用车/旅游大巴出租_北京桐顺创业租车公司 | 青岛美佳乐清洁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油烟管道清洗|酒店|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厨房|青岛油烟管道清洗 插针变压器-家用电器变压器-工业空调变压器-CD型电抗器-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 | 层流手术室净化装修-检验科ICU改造施工-华锐净化工程-特殊科室建设厂家 | 工业冷却塔维修厂家_方形不锈钢工业凉水塔维修改造方案-广东康明节能空调有限公司 | 无水硫酸铝,硫酸铝厂家-淄博双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不锈钢水箱生产厂家_消防水箱生产厂家-河南联固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 微学堂-电动能源汽车评测_电动车性能分享网 | 点胶机_点胶阀_自动点胶机_智能点胶机_喷胶机_点胶机厂家【欧力克斯】 | 混合生育酚_醋酸生育酚粉_琥珀酸生育酚-山东新元素生物科技 | 超细粉碎机|超微气流磨|气流分级机|粉体改性设备|超微粉碎设备-山东埃尔派粉碎机厂家 | LCD3D打印机|教育|桌面|光固化|FDM3D打印机|3D打印设备-广州造维科技有限公司 | 液压油缸生产厂家-山东液压站-济南捷兴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真空干燥烘箱_鼓风干燥箱 _高低温恒温恒湿试验箱_光照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上海航佩仪器 | 海鲜池-专注海鲜鱼缸、移动海鲜缸、饭店鱼缸设计定做-日晟水族厂家 | 轴承振动测量仪电箱-轴承测振动仪器-测试仪厂家-杭州居易电气 | 河南新乡德诚生产厂家主营震动筛,振动筛设备,筛机,塑料震动筛选机 | 森旺-A级防火板_石英纤维板_不燃抗菌板装饰板_医疗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