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网 WWW.JZRB.COM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3年專題 > 一起學習 > 正文

2023年專題

瞭望·第一學習丨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談中華文明的統一性
更新時間:2024-3-6 9:42:17    來源:新華社

  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各地區優秀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相互競爭、碰撞、交流、融合、升華而形成的多元一體的、互相關聯的文化有機整體

  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始終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文明延續,這離不開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影響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與多樣多元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既要堅守多樣多元基礎上的統一性,也要在尊重統一性前提下,保護發展各民族、各地區的優秀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并深刻總結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內涵和意義。他強調,“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傳承發展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主要表現為多元一體、團結集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長期的大一統傳統,形成了多元一體、團結集中的統一性”。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里,中華文明逐漸形成了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從《詩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公羊傳》“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到《孟子》天下將“定于一”、《荀子》“一天下”,再到董仲舒“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等,都反映出中華文化追求統一的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統一是福,分裂動蕩是禍,是中國人用血的代價換來的寶貴經驗教訓”。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逐漸形成了以炎黃華夏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夏商周時期通過“家天下”、分封制等舉措有效維護了政權統一,各個地區之間有了文化上的交流互動,中華文明進入早期發展階段,為多元一體大一統傳統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秦滅六國建立統一的秦王朝后,確立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體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歷程,促使經濟往來頻繁,帶動文化交流融合,并逐漸將各地區、各民族文化融合于一體,初步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中華文明初步具有了大一統的雛形。

  此后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從漢代“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統一到隋唐“協同內外,混一戎華”的統一到元朝“天下一家,一視同仁”的統一再到明清“普天率土,均屬一體”的統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這推動了中華文明大一統傳統的傳承延續。政治上的統一是文化統一的前提和基礎,中華民族政治上的大一統推動了文化上的大一統,“大一統”傳統一直貫穿在中國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中國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則是各民族、各地區優秀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相互競爭、碰撞、交流、融合、升華而形成的多元一體的、互相關聯的文化有機整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形成了多元一體、團結集中的統一性,內涵豐富。既強調多元,又強調一體;既突出集體,又強調個體;既凸顯團結,又強調集中,包含著一體性和多樣性兩個層面的含義。從文明起源、文化表現、民族關系等方面,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一方面,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包含了一體性。從文明起源看,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文明穩定性和吸納能力強,其他文明有向中原文明聚攏的特點,體現了一體性。

  從文化表現看,燦爛的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各地區的優秀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匯流融合形成的,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智慧結晶,集各民族文化精華于一體,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團結集中、牢固凝聚。

  從民族關系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鑄就的大家庭,各民族親如一家。幾千年的融合發展歷程中,全體中華兒女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擁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園。

  另一方面,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包含了多樣性。從文明起源看,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都曾形成過文明形態,為中華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從文化表現看,各民族人民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色彩繽紛、各美其美,是各民族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獨特性和鮮明的民族性。

  從民族關系看,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風俗習慣、傳統節日、日常禮儀、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差異性,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意識。

  參觀者走進成都博物館“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展”展廳參觀(2023年6月10日攝) 李賀攝/本刊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推動中華民族發展

  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始終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文明延續,這離不開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文明統一性的重要意義概括為“四個決定”,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論述的深刻內涵,有助于準確把握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對推動中華民族發展的重大意義。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正因為如此,中華文明才具有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吸納力,才可久可大、根深葉茂。

  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發展進步為中華民族的大發展添磚加瓦,各民族文化繁榮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弘揚貢獻力量,各民族人民具有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滋養。

  中國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無數次經歷危難和挫折,但都能團結凝聚渡過難關,中華優秀文化始終傳承、未曾中斷,這離不開中華文明的統一性。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作為連接各民族的精神紐帶,向內凝聚力量,加強了各民族、各地區之間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為各民族增強文化認同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各民族人民增強作為中華兒女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和榮譽感提供了精神力量。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國土統一、國家穩定、民族團結、文明賡續,是每位中華兒女的共同追求和奮斗動力。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我們任何時候都要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寸寸山河寸寸金”,任何統一都是在一定范圍內實現的,任何政權的確立都要有屬于自己的領土,歷史上分裂國土的行為是沒有好下場的。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統一是我們的神圣使命,每一寸土地都不能讓步、不能分割是我們的底線。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堅決反對分裂和搞亂國家的企圖和行為。歷史上,國家動蕩不安往往會導致經濟文化停滯、社會支離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甚至會“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所以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都追求“九州晏如”“天下晏然”的安定繁榮。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維護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國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團結共進,共同熔鑄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當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般緊緊抱在一起,牢固不可分割,任何企圖拆散民族的行為都將受到人民的唾棄。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任何時候都要推動文明賡續。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至今的偉大文明,統一性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統一的中華文明促使全民族形成高度的文化認同,當前要繼續傳承發展中華文明,使其在新時代大放光彩。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歷史經驗和教訓反復證明,國家統一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自秦朝建立“大一統”的國家之后,“大一統”思想就一直貫穿在政治格局和文化發展中,推動和加強政治上的統一,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基石和動力。這種“大一統”的思想和價值觀,一直深刻烙在中國人的血脈里,古詩詞中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無不反映出全體中華兒女有認同國家統一的價值觀,有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信仰,有追求國家統一的自覺性,這促使全民族形成了牢固的凝聚力。

  盡管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但也有不少分裂動蕩的時期,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發展史充分證明,團結統一是福,分裂動蕩是禍,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反對。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都能浴火重生,始終保持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正是在于中華文明具有統一性。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賦予全體中華兒女追求國泰民安、太平盛世、國家安定團結的理想和信念,世代中國人民普遍以國家繁榮富強為榮,以人民安居樂業為福,這為國家安定繁榮奠定了民意基礎。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國家統一是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的生存發展、安危存亡與國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國家統一是各族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證。堅強統一的國家才能凝聚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強大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意識,形成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和核心凝聚力。當遭遇挫折時能夠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當遇到危難時能夠奮勇向前、抗爭求索,當外敵入侵時能夠浴血奮戰、英勇奮斗。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現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解放,維護了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帶來幸福穩定的生活。維護國家統一始終是各民族人民堅定的意志和神圣的使命。

  新時代要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對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指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一步把握好統一性和多樣多元的辯證關系,進一步挖掘、弘揚和宣傳中華文明的統一性。

  正確處理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一關系。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和多樣多元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要正確處理二者關系。

  要堅守多樣性基礎上的統一性,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是蘊含在多樣多元的優秀文化之中的,是多元一體的統一。要增強對中華文明統一性的認同,不斷豐富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內核。

  要尊重統一性前提下的多樣多元,多樣多元為統一性提供了基礎,匯成并豐富了統一性。在堅守中華文明統一性的立場上,尊重、保護和發展各民族、各地區的優秀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

  深入挖掘中華文明的統一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同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等重大問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

  要進一步挖掘和闡釋中華文明統一性的起源、發展歷程、影響等,為新時代發展和運用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奠定基礎。

  要深刻闡釋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內涵,深入研究中華文明統一性的起源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塑造、對中華民族大一統國家建構、對中華民族團結的影響等,并結合時代發展要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中華文化認同。

  大力弘揚中華文明的統一性。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表明我們有實現國家統一的歷史文化淵源,有實現國家統一的強大文化基礎,有實現國家統一的共同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成祖國完全統一大業,需要用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凝聚人心、匯聚力量、鞏固共同的思想基礎,牢記“國之大者”,牢記“國土不可分”。

  廣泛宣傳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要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統一性的起源和歷史發展、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拓寬宣傳渠道,講好中華文明統一性的故事、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講好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統一性的獨特魅力。

  文 | 王亞莉(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瞭望·第一學習丨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談中華文明的統一性
    2024-3-6 9:42:17    來源:新華社

      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各地區優秀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相互競爭、碰撞、交流、融合、升華而形成的多元一體的、互相關聯的文化有機整體

      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始終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文明延續,這離不開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影響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與多樣多元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既要堅守多樣多元基礎上的統一性,也要在尊重統一性前提下,保護發展各民族、各地區的優秀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并深刻總結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內涵和意義。他強調,“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傳承發展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主要表現為多元一體、團結集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長期的大一統傳統,形成了多元一體、團結集中的統一性”。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里,中華文明逐漸形成了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從《詩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公羊傳》“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到《孟子》天下將“定于一”、《荀子》“一天下”,再到董仲舒“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等,都反映出中華文化追求統一的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統一是福,分裂動蕩是禍,是中國人用血的代價換來的寶貴經驗教訓”。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逐漸形成了以炎黃華夏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夏商周時期通過“家天下”、分封制等舉措有效維護了政權統一,各個地區之間有了文化上的交流互動,中華文明進入早期發展階段,為多元一體大一統傳統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秦滅六國建立統一的秦王朝后,確立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體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歷程,促使經濟往來頻繁,帶動文化交流融合,并逐漸將各地區、各民族文化融合于一體,初步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中華文明初步具有了大一統的雛形。

      此后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從漢代“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統一到隋唐“協同內外,混一戎華”的統一到元朝“天下一家,一視同仁”的統一再到明清“普天率土,均屬一體”的統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這推動了中華文明大一統傳統的傳承延續。政治上的統一是文化統一的前提和基礎,中華民族政治上的大一統推動了文化上的大一統,“大一統”傳統一直貫穿在中國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中國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則是各民族、各地區優秀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相互競爭、碰撞、交流、融合、升華而形成的多元一體的、互相關聯的文化有機整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形成了多元一體、團結集中的統一性,內涵豐富。既強調多元,又強調一體;既突出集體,又強調個體;既凸顯團結,又強調集中,包含著一體性和多樣性兩個層面的含義。從文明起源、文化表現、民族關系等方面,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一方面,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包含了一體性。從文明起源看,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文明穩定性和吸納能力強,其他文明有向中原文明聚攏的特點,體現了一體性。

      從文化表現看,燦爛的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各地區的優秀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匯流融合形成的,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智慧結晶,集各民族文化精華于一體,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團結集中、牢固凝聚。

      從民族關系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鑄就的大家庭,各民族親如一家。幾千年的融合發展歷程中,全體中華兒女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擁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園。

      另一方面,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包含了多樣性。從文明起源看,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都曾形成過文明形態,為中華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從文化表現看,各民族人民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色彩繽紛、各美其美,是各民族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獨特性和鮮明的民族性。

      從民族關系看,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風俗習慣、傳統節日、日常禮儀、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差異性,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意識。

      參觀者走進成都博物館“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展”展廳參觀(2023年6月10日攝) 李賀攝/本刊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推動中華民族發展

      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始終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文明延續,這離不開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文明統一性的重要意義概括為“四個決定”,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論述的深刻內涵,有助于準確把握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對推動中華民族發展的重大意義。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正因為如此,中華文明才具有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吸納力,才可久可大、根深葉茂。

      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發展進步為中華民族的大發展添磚加瓦,各民族文化繁榮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弘揚貢獻力量,各民族人民具有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滋養。

      中國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無數次經歷危難和挫折,但都能團結凝聚渡過難關,中華優秀文化始終傳承、未曾中斷,這離不開中華文明的統一性。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作為連接各民族的精神紐帶,向內凝聚力量,加強了各民族、各地區之間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為各民族增強文化認同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各民族人民增強作為中華兒女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和榮譽感提供了精神力量。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國土統一、國家穩定、民族團結、文明賡續,是每位中華兒女的共同追求和奮斗動力。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我們任何時候都要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按绱缟胶哟绱缃稹,任何統一都是在一定范圍內實現的,任何政權的確立都要有屬于自己的領土,歷史上分裂國土的行為是沒有好下場的。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統一是我們的神圣使命,每一寸土地都不能讓步、不能分割是我們的底線。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堅決反對分裂和搞亂國家的企圖和行為。歷史上,國家動蕩不安往往會導致經濟文化停滯、社會支離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甚至會“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所以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都追求“九州晏如”“天下晏然”的安定繁榮。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維護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國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團結共進,共同熔鑄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當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般緊緊抱在一起,牢固不可分割,任何企圖拆散民族的行為都將受到人民的唾棄。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任何時候都要推動文明賡續。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至今的偉大文明,統一性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統一的中華文明促使全民族形成高度的文化認同,當前要繼續傳承發展中華文明,使其在新時代大放光彩。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歷史經驗和教訓反復證明,國家統一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自秦朝建立“大一統”的國家之后,“大一統”思想就一直貫穿在政治格局和文化發展中,推動和加強政治上的統一,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基石和動力。這種“大一統”的思想和價值觀,一直深刻烙在中國人的血脈里,古詩詞中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無不反映出全體中華兒女有認同國家統一的價值觀,有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信仰,有追求國家統一的自覺性,這促使全民族形成了牢固的凝聚力。

      盡管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但也有不少分裂動蕩的時期,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發展史充分證明,團結統一是福,分裂動蕩是禍,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反對。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都能浴火重生,始終保持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正是在于中華文明具有統一性。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賦予全體中華兒女追求國泰民安、太平盛世、國家安定團結的理想和信念,世代中國人民普遍以國家繁榮富強為榮,以人民安居樂業為福,這為國家安定繁榮奠定了民意基礎。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國家統一是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的生存發展、安危存亡與國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國家統一是各族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證。堅強統一的國家才能凝聚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強大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意識,形成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和核心凝聚力。當遭遇挫折時能夠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當遇到危難時能夠奮勇向前、抗爭求索,當外敵入侵時能夠浴血奮戰、英勇奮斗。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現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解放,維護了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帶來幸福穩定的生活。維護國家統一始終是各民族人民堅定的意志和神圣的使命。

      新時代要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對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指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一步把握好統一性和多樣多元的辯證關系,進一步挖掘、弘揚和宣傳中華文明的統一性。

      正確處理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一關系。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和多樣多元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要正確處理二者關系。

      要堅守多樣性基礎上的統一性,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是蘊含在多樣多元的優秀文化之中的,是多元一體的統一。要增強對中華文明統一性的認同,不斷豐富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內核。

      要尊重統一性前提下的多樣多元,多樣多元為統一性提供了基礎,匯成并豐富了統一性。在堅守中華文明統一性的立場上,尊重、保護和發展各民族、各地區的優秀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

      深入挖掘中華文明的統一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同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等重大問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

      要進一步挖掘和闡釋中華文明統一性的起源、發展歷程、影響等,為新時代發展和運用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奠定基礎。

      要深刻闡釋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內涵,深入研究中華文明統一性的起源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塑造、對中華民族大一統國家建構、對中華民族團結的影響等,并結合時代發展要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中華文化認同。

      大力弘揚中華文明的統一性。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表明我們有實現國家統一的歷史文化淵源,有實現國家統一的強大文化基礎,有實現國家統一的共同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成祖國完全統一大業,需要用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凝聚人心、匯聚力量、鞏固共同的思想基礎,牢記“國之大者”,牢記“國土不可分”。

      廣泛宣傳中華文明的統一性。要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統一性的起源和歷史發展、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拓寬宣傳渠道,講好中華文明統一性的故事、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講好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統一性的獨特魅力。

      文 | 王亞莉(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在线网| 美缝剂_美缝剂厂家_美缝剂加盟-地老板高端瓷砖美缝剂 | 上海新光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电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卧式|立式离心泵厂家 | 富森高压水枪-柴油驱动-养殖场高压清洗机-山东龙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CCE素质教育博览会 | CCE素博会 | 教育展 | 美育展 | 科教展 | 素质教育展 | hdpe土工膜-防渗膜-复合土工膜-长丝土工布价格-厂家直销「恒阳新材料」-山东恒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高清视频编码器,4K音视频编解码器,直播编码器,流媒体服务器,深圳海威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 滁州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厂家_安徽高低温试验箱价格|安徽希尔伯特 | 破碎机锤头_耐磨锤头_合金锤头-鼎成机械一站式耐磨铸件定制服务 微型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宁夏活性炭_防护活性炭_催化剂载体炭-宁夏恒辉活性炭有限公司 | 防水接头-电缆防水接头-金属-电缆密封接头-不锈钢电缆接头 | 蜘蛛车-高空作业平台-升降机-高空作业车租赁-臂式伸缩臂叉装车-登高车出租厂家 - 普雷斯特机械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 铝镁锰板_铝镁锰合金板_铝镁锰板厂家_铝镁锰金属屋面板_安徽建科 | 云南外加剂,云南速凝剂,云南外加剂代加工-普洱澜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水篦子|雨篦子|镀锌格栅雨水篦子|不锈钢排水篦子|地下车库水箅子—安平县云航丝网制品厂 | 背压阀|减压器|不锈钢减压器|减压阀|卫生级背压阀|单向阀|背压阀厂家-上海沃原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本安接线盒-本安电路用接线盒-本安分线盒-矿用电话接线盒-JHH生产厂家-宁波龙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卓能JOINTLEAN端子连接器厂家-专业提供PCB接线端子|轨道式端子|重载连接器|欧式连接器等电气连接产品和服务 | 【北京写字楼出租_写字楼租赁_办公室出租网/出售】-远行地产官网 | 百度网站优化,关键词排名,SEO优化-搜索引擎营销推广 | 清管器,管道清管器,聚氨酯发泡球,清管球 - 承德嘉拓设备 | 潍坊大集网-潍坊信息港-潍坊信息网| 北京森语科技有限公司-模型制作专家-展览展示-沙盘模型设计制作-多媒体模型软硬件开发-三维地理信息交互沙盘 | 路面机械厂家| 深圳货架厂_仓库货架公司_重型仓储货架_线棒货架批发-深圳市诺普泰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 金属检测机_金属分离器_检针验针机_食品药品金属检探测仪器-广东善安科技 | 广州办公室设计,办公室装修,写字楼设计,办公室装修公司_德科 | 氢氧化钙设备, 氢氧化钙生产线-淄博惠琛工贸有限公司 | 液压升降平台_剪叉式液压/导轨式升降机_传菜机定做「宁波日腾升降机厂家」 | 上海深蓝_缠绕机_缠膜机-上海深蓝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 武汉不干胶印刷_标签设计印刷_不干胶标签印刷厂 - 武汉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家 | 长沙广告公司|长沙广告制作设计|长沙led灯箱招牌制作找望城湖南锦蓝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工业机械三维动画制作 环保设备原理三维演示动画 自动化装配产线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南京燃动数字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冷藏车厂家|冷藏车价格|小型冷藏车|散装饲料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十二分公司 | 防水套管厂家_刚性防水套管_柔性防水套管_不锈钢防水套管-郑州中泰管道 | 阳光模拟试验箱_高低温试验箱_高低温冲击试验箱_快速温变试验箱|东莞市赛思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水环真空泵厂家,2bv真空泵,2be真空泵-淄博真空设备厂 | 南京兰江泵业有限公司-水解酸化池潜水搅拌机-絮凝反应池搅拌机-好氧区潜水推进器 | 球磨机,节能球磨机价格,水泥球磨机厂家,粉煤灰球磨机-吉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艺术生文化课培训|艺术生文化课辅导冲刺-济南启迪学校 | 低温等离子清洗机(双气路进口)-嘉润万丰| 英国公司注册-新加坡公司注册-香港公司开户-离岸公司账户-杭州商标注册-杭州优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