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网 WWW.JZRB.COM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5年專題 > 全國兩會 > 正文

2025年專題

兩會受權發布|關于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
更新時間:2025/3/6 10:59:05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查《關于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如下:

  一、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一年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執行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準的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民生保障扎實有力,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一)因時因勢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扎實開展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特別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市場預期、社會信心有效提振,四季度經濟明顯回升。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34.9萬億元、增長5%。一是宏觀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圍繞加力提效實施宏觀政策、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方面,深入貫徹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強化存量和增量政策合力,推動需求較快回升,生產增長加快。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3.9萬億元,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二是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安排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1465個重大項目建設,項目基本全部開工、全年完成投資超過1.2萬億元。堅持項目建設和配套改革相結合,扎實推進規劃編制、政策制定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三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地見效。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力支持“兩新”工作,帶動全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5.7%,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2.3%、3.6%。四是政策協調和預期引導不斷增強。健全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機制。加強經濟形勢和政策宣傳解讀。

  (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增強。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重要改革舉措,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一是“兩個毫不動搖”要求進一步落實落細。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二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力有效。出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規范和監督罰款設定與實施。三是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不斷健全。出臺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出臺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四是重點領域改革走深走實。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綠證綠電市場建設。完善價格治理機制。

  (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全員勞動生產率17.4萬元/人、實際增長4.9%,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3.6萬億元、實際增長8%,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為6.91%,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件。一是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健全。全面啟動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有39個投入運行。健全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二是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嫦娥六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采樣返回。我國首艘超深水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建成入列。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三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邁出新步伐。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適配機制,擴大基礎學科和國家關鍵急需領域研究生培養規模。

  (四)積極激發消費活力、提高投資效益,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3.2%。一是實物消費穩定擴大。全年汽車銷量達3143.6萬輛、增長4.5%,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87萬輛、增長35.5%。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12.8萬億元、增長6.5%。二是服務消費增長較快。全年服務零售額增長6.2%。三是消費環境持續優化。出臺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四是政府投資作用有效發揮。實施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管理。2023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支持的1.5萬個項目加快實施。五是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10.8%。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機制。全年依托項目推介平臺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項目531個。

  (五)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7.7%。一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制造業中試平臺數量超過2400個。二是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和未來產業有序布局。支持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優化布局、做強做優。全鏈條支持創新藥加快發展。集成電路出口2981億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三是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實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推動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四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運行體系不斷健全。全國充電基礎設施達到1281.8萬臺、增長49.1%。5G網絡用戶普及率71%。

  (六)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積極成效。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3.8萬億元,服務進出口總額7.5萬億元,外商直接投資1162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1438億美元。年末外匯儲備規模達32024億美元。一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效顯著。召開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統籌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二是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增大。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3%。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三是開放平臺作用更好發揮。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四是多雙邊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全面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七)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印發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鄉村全面振興規劃和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一是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易地搬遷脫貧勞動力就業率超過95%。以工代賑吸納330多萬名低收入群眾務工就業。二是現代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糧食總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臺階。農產品加工業效益改善,鄉村旅游和特色文化產業富民作用日益顯著。三是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效。四是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效顯現。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7%。推進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5.8萬個。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八)統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經濟布局更趨優化。一是區域協調發展積厚成勢。在京相關高校、醫院、中央企業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分批向雄安新區疏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改革授權壓茬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封關“一線”“二線”分線管理運行順利。長江干流連續5年保持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連續3年保持Ⅱ類水質。海洋生產總值超10萬億元。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準備工作有序開展。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東北全面振興支持農業發展、沿邊開放、人才振興等配套政策陸續出臺。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實施。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二是區域間協同聯動扎實推進。區域戰略融通互動,跨區域重大工程深入實施,區域務實合作步伐加快。

  (九)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一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塑料污染和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二是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不斷強化。全面啟動“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完成國土綠化任務11505萬畝。出臺《生態保護補償條例》。開展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三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取得積極進展。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推進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制定2024年版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和綠色技術推廣目錄。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規模突破14億千瓦。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后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8%,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19.8%。四是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成效明顯。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十)持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重點領域風險有序化解。一是糧食安全保障有力。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1.05億畝,畝均中央補助標準大幅提高至2000元以上。深入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繼續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二是能源資源安全基礎持續鞏固。配合出臺能源法、修訂礦產資源法,公布《稀土管理條例》。穩步推進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9.8億噸標準煤。加快構建大國儲備體系。三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穩步提升。加力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風險監測預警和及時處置。四是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強化。出臺《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五是經濟金融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打好商品住房項目保交房攻堅戰。積極穩定資本市場。積極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六是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有力有序。強化安全生產全過程監管。扎實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七是國防動員和國防建設有力推進。深入推進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有關戰略和規劃落地實施,加強重大項目共建和資源要素共享。推動深化人民防空管理體制改革。

  (十一)落實落細惠民舉措,民生保障扎實有力。一是穩就業促增收取得積極成效。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34。二是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7億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3億人。按照3%的總體水平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全年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2.38億人次。建設籌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共計180萬套(間)。三是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國家獎助學金提標擴面、助學貸款提額降息,惠及學生3400多萬人次。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7.38張,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3.59人。持續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3.7個。為殘疾人服務設施數達4614個。四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持續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過去一年,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上述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

  二、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

  (一)總體要求。

  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二)主要預期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

  ——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貿進出口穩量提質。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

  (三)主要宏觀政策取向。

  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政策,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強重點領域保障,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能,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2025年財政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2024年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5.66萬億元,比2024年增加1.6萬億元。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2025年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2025年擬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兜牢基層“三保”底線。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完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機構深入挖掘有效信貸需求,加快推動儲備項目轉化,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強化預期引導,保持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價格、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協同以及與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進一步健全和用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升政策目標、工具、時機、力度、節奏的匹配度,提高政策整體效能。出臺實施政策能早則早、寧早勿晚,保證足夠力度。強化社會預期管理,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三、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

  (一)大力提振消費、提升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一是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制定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政策舉措。加快拓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托幼、家政、數字等服務消費。清理對消費的不合理限制。深入實施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二是擴大有效益的投資。2025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7350億元。優化完善專項債券管理機制,實施好投向領域“負面清單”管理、下放項目審核權限等措施。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規范實施PPP新機制,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擴圍擴容。三是加力推進“兩重”建設。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8000億元支持“兩重”建設,進一步優化具體投向并提高項目支持比例。加大力度推動“軟建設”政策落地見效。四是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兩新”工作。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加快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和項目儲備。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范圍,實施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積極支持家裝消費品換新。

  (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出臺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的政策措施,通過強化產業調控、提質升級破“內卷”。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綠色低碳發展行動。二是持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出臺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三是加快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未來能源、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四是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出臺建立健全數據產權制度、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促進數據交易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五是加快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高質量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深入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推動各種運輸方式規則標準統一協同。

  (三)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一是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高等教育提質升級,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二是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動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礎研究比重。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出臺指導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加快概念驗證和中試驗證平臺建設。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三是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健全保障科研人員專心科研制度。

  (四)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組織實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出臺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出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出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二是深化要素和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全面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持續創新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制定出臺建立健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意見。三是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施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加大拖欠企業賬款清償力度。開展加力幫扶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專項行動。提升融資信用服務平臺質效。四是破解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難點。推動優化油氣管網運行調度機制。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五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改進提升行動。推出一批“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涉企事項。推動修訂招標投標法。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

  (五)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一是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強化金色十年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高質量發展。二是著力穩定外貿發展。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強化進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加強海外倉布局建設。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三是大力提升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質量。實施2025年穩外資行動。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5年版)。推出新一批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優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四是持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合作,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工作。

  (六)狠抓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牢牢掌握應對風險挑戰主動權。一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建設、驗收、管護機制。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健全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二是大力提升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和銜接體系。三是全力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創新技術攻關組織模式,發揮應用場景的驅動效應。四是穩步推進國家儲備建設。加快落實戰略物資增儲年度任務。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因城施策加快消化存量房。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做好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工作。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進一步提振資本市場,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六是扎實做好公共安全等工作。指導西藏做好定日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七是扎實推進國防動員和國防建設。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軍地規劃統籌銜接,推動重大基礎設施統籌建設。

  (七)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一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快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二是毫不松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加強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三是著力提升鄉村發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促進當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任務。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四是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八)統籌區域戰略深化實施和區域聯動融合發展,增強區域發展活力。一是進一步推動區域戰略深化實施。支持京津冀進一步形成更緊密的協同工作格局。深入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精心做好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準備工作。聚焦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支持東北地區進一步提升維護國家“五大安全”能力。落實落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二是進一步推動區域間聯動融合發展。推動完善區域合作發展機制,促進區域間科創產業對接協作、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九)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深入推進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制定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計劃。二是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治理。加快實施“三北”工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等重大工程。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生態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三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綠色電力證書市場建設。扎實開展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有序開發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進一步規范新型儲能并網管理。持續推動“能水糧地礦材”一體化節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更大力度穩就業促增收。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加快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指導地方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切實保障勞動者工資發放。健全上市公司分紅激勵約束機制。二是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合理調整機制。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三是促進公共服務普惠均衡。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多措并舉促進普惠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社會福利服務設施建設。四是推動文化文藝繁榮發展。系統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五是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保障。確保糧油肉蛋菜等商品平穩供應。

  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今年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綱要》。同時,加快國家發展規劃法立法進程,強化規劃編制實施的法治保障。

  做好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自覺接受全國人大的監督,認真聽取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文章編輯:楊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兩會受權發布|關于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
    2025/3/6 10:59:05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查《關于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如下:

      一、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一年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執行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準的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民生保障扎實有力,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一)因時因勢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扎實開展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特別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市場預期、社會信心有效提振,四季度經濟明顯回升。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34.9萬億元、增長5%。一是宏觀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圍繞加力提效實施宏觀政策、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方面,深入貫徹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強化存量和增量政策合力,推動需求較快回升,生產增長加快。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3.9萬億元,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二是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安排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1465個重大項目建設,項目基本全部開工、全年完成投資超過1.2萬億元。堅持項目建設和配套改革相結合,扎實推進規劃編制、政策制定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三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地見效。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力支持“兩新”工作,帶動全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5.7%,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2.3%、3.6%。四是政策協調和預期引導不斷增強。健全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機制。加強經濟形勢和政策宣傳解讀。

      (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增強。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重要改革舉措,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一是“兩個毫不動搖”要求進一步落實落細。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二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力有效。出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規范和監督罰款設定與實施。三是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不斷健全。出臺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出臺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四是重點領域改革走深走實。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綠證綠電市場建設。完善價格治理機制。

      (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全員勞動生產率17.4萬元/人、實際增長4.9%,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3.6萬億元、實際增長8%,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為6.91%,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件。一是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健全。全面啟動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有39個投入運行。健全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二是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嫦娥六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采樣返回。我國首艘超深水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建成入列。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三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邁出新步伐。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適配機制,擴大基礎學科和國家關鍵急需領域研究生培養規模。

      (四)積極激發消費活力、提高投資效益,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3.2%。一是實物消費穩定擴大。全年汽車銷量達3143.6萬輛、增長4.5%,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87萬輛、增長35.5%。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12.8萬億元、增長6.5%。二是服務消費增長較快。全年服務零售額增長6.2%。三是消費環境持續優化。出臺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四是政府投資作用有效發揮。實施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管理。2023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支持的1.5萬個項目加快實施。五是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10.8%。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機制。全年依托項目推介平臺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項目531個。

      (五)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7.7%。一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制造業中試平臺數量超過2400個。二是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和未來產業有序布局。支持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優化布局、做強做優。全鏈條支持創新藥加快發展。集成電路出口2981億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三是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實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推動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四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運行體系不斷健全。全國充電基礎設施達到1281.8萬臺、增長49.1%。5G網絡用戶普及率71%。

      (六)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積極成效。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3.8萬億元,服務進出口總額7.5萬億元,外商直接投資1162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1438億美元。年末外匯儲備規模達32024億美元。一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效顯著。召開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統籌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二是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增大。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3%。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三是開放平臺作用更好發揮。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四是多雙邊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全面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七)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印發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鄉村全面振興規劃和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一是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易地搬遷脫貧勞動力就業率超過95%。以工代賑吸納330多萬名低收入群眾務工就業。二是現代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糧食總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臺階。農產品加工業效益改善,鄉村旅游和特色文化產業富民作用日益顯著。三是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效。四是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效顯現。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7%。推進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5.8萬個。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八)統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經濟布局更趨優化。一是區域協調發展積厚成勢。在京相關高校、醫院、中央企業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分批向雄安新區疏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改革授權壓茬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封關“一線”“二線”分線管理運行順利。長江干流連續5年保持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連續3年保持Ⅱ類水質。海洋生產總值超10萬億元。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準備工作有序開展。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東北全面振興支持農業發展、沿邊開放、人才振興等配套政策陸續出臺。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實施。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二是區域間協同聯動扎實推進。區域戰略融通互動,跨區域重大工程深入實施,區域務實合作步伐加快。

      (九)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一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塑料污染和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二是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不斷強化。全面啟動“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完成國土綠化任務11505萬畝。出臺《生態保護補償條例》。開展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三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取得積極進展。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推進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制定2024年版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和綠色技術推廣目錄。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規模突破14億千瓦。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后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8%,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19.8%。四是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成效明顯。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十)持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重點領域風險有序化解。一是糧食安全保障有力。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1.05億畝,畝均中央補助標準大幅提高至2000元以上。深入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繼續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二是能源資源安全基礎持續鞏固。配合出臺能源法、修訂礦產資源法,公布《稀土管理條例》。穩步推進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9.8億噸標準煤。加快構建大國儲備體系。三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穩步提升。加力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風險監測預警和及時處置。四是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強化。出臺《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五是經濟金融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打好商品住房項目保交房攻堅戰。積極穩定資本市場。積極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六是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有力有序。強化安全生產全過程監管。扎實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七是國防動員和國防建設有力推進。深入推進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有關戰略和規劃落地實施,加強重大項目共建和資源要素共享。推動深化人民防空管理體制改革。

      (十一)落實落細惠民舉措,民生保障扎實有力。一是穩就業促增收取得積極成效。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34。二是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7億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3億人。按照3%的總體水平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全年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2.38億人次。建設籌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共計180萬套(間)。三是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國家獎助學金提標擴面、助學貸款提額降息,惠及學生3400多萬人次。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7.38張,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3.59人。持續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3.7個。為殘疾人服務設施數達4614個。四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持續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過去一年,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上述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

      二、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

      (一)總體要求。

      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二)主要預期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

      ——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2%左右。

      ——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貿進出口穩量提質。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

      (三)主要宏觀政策取向。

      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政策,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強重點領域保障,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能,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2025年財政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2024年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5.66萬億元,比2024年增加1.6萬億元。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2025年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2025年擬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兜牢基層“三保”底線。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完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機構深入挖掘有效信貸需求,加快推動儲備項目轉化,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強化預期引導,保持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價格、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協同以及與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進一步健全和用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升政策目標、工具、時機、力度、節奏的匹配度,提高政策整體效能。出臺實施政策能早則早、寧早勿晚,保證足夠力度。強化社會預期管理,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三、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

      (一)大力提振消費、提升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一是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制定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政策舉措。加快拓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托幼、家政、數字等服務消費。清理對消費的不合理限制。深入實施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二是擴大有效益的投資。2025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7350億元。優化完善專項債券管理機制,實施好投向領域“負面清單”管理、下放項目審核權限等措施。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規范實施PPP新機制,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擴圍擴容。三是加力推進“兩重”建設。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8000億元支持“兩重”建設,進一步優化具體投向并提高項目支持比例。加大力度推動“軟建設”政策落地見效。四是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兩新”工作。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加快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和項目儲備。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范圍,實施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積極支持家裝消費品換新。

      (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出臺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的政策措施,通過強化產業調控、提質升級破“內卷”。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綠色低碳發展行動。二是持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出臺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三是加快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未來能源、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四是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出臺建立健全數據產權制度、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促進數據交易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五是加快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高質量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深入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推動各種運輸方式規則標準統一協同。

      (三)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一是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高等教育提質升級,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二是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動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礎研究比重。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出臺指導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加快概念驗證和中試驗證平臺建設。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三是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健全保障科研人員專心科研制度。

      (四)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組織實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出臺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出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出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二是深化要素和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全面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持續創新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制定出臺建立健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意見。三是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施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加大拖欠企業賬款清償力度。開展加力幫扶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專項行動。提升融資信用服務平臺質效。四是破解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難點。推動優化油氣管網運行調度機制。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五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改進提升行動。推出一批“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涉企事項。推動修訂招標投標法。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

      (五)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一是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強化金色十年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高質量發展。二是著力穩定外貿發展。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強化進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加強海外倉布局建設。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三是大力提升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質量。實施2025年穩外資行動。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5年版)。推出新一批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優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四是持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合作,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工作。

      (六)狠抓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牢牢掌握應對風險挑戰主動權。一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建設、驗收、管護機制。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健全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二是大力提升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和銜接體系。三是全力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創新技術攻關組織模式,發揮應用場景的驅動效應。四是穩步推進國家儲備建設。加快落實戰略物資增儲年度任務。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因城施策加快消化存量房。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做好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工作。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進一步提振資本市場,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六是扎實做好公共安全等工作。指導西藏做好定日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七是扎實推進國防動員和國防建設。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軍地規劃統籌銜接,推動重大基礎設施統籌建設。

      (七)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一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快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二是毫不松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加強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三是著力提升鄉村發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促進當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任務。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四是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八)統籌區域戰略深化實施和區域聯動融合發展,增強區域發展活力。一是進一步推動區域戰略深化實施。支持京津冀進一步形成更緊密的協同工作格局。深入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精心做好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準備工作。聚焦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支持東北地區進一步提升維護國家“五大安全”能力。落實落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二是進一步推動區域間聯動融合發展。推動完善區域合作發展機制,促進區域間科創產業對接協作、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九)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深入推進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制定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計劃。二是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治理。加快實施“三北”工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等重大工程。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生態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三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綠色電力證書市場建設。扎實開展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有序開發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進一步規范新型儲能并網管理。持續推動“能水糧地礦材”一體化節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更大力度穩就業促增收。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加快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指導地方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切實保障勞動者工資發放。健全上市公司分紅激勵約束機制。二是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合理調整機制。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三是促進公共服務普惠均衡。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多措并舉促進普惠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社會福利服務設施建設。四是推動文化文藝繁榮發展。系統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五是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保障。確保糧油肉蛋菜等商品平穩供應。

      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今年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綱要》。同時,加快國家發展規劃法立法進程,強化規劃編制實施的法治保障。

      做好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自覺接受全國人大的監督,認真聽取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文章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冷式工业冷水机组_风冷式工业冷水机_水冷螺杆冷冻机组-深圳市普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瑞典Blueair空气净化器租赁服务中心-专注新装修办公室除醛去异味服务! | 胶原检测试剂盒,弹性蛋白检测试剂盒,类克ELISA试剂盒,阿达木单抗ELISA试剂盒-北京群晓科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数控走心机-双主轴走心机厂家-南京建克 | 小型手持气象站-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多要素微气象传感器-山东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灼热丝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针焰试验仪-塑料材料燃烧检测设备-IP防水试验机 | 除尘布袋_液体过滤袋_针刺毡滤料-杭州辉龙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 真空乳化机-灌装封尾机-首页-温州精灌| 私人别墅家庭影院系统_家庭影院音响_家庭影院装修设计公司-邦牛影音 | 真空泵厂家_真空泵机组_水环泵_旋片泵_罗茨泵_耐腐蚀防爆_中德制泵 | 结晶点测定仪-润滑脂滴点测定仪-大连煜烁 | 电动高压冲洗车_价格-江苏速利达机车有限公司 | 杭州营业执照代办-公司变更价格-许可证办理流程_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低气压试验箱_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_低气压实验箱 |林频试验设备品牌 | 大米加工设备|大米加工机械|碾米成套设备|大米加工成套设备-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粘度计,数显粘度计,指针旋转粘度计 | 右手官网|右手工业设计|外观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公司|产品创新设计|医疗产品结构设计|EMC产品结构设计 | 氟塑料磁力泵-不锈钢离心泵-耐腐蚀化工泵厂家「皖金泵阀」 | [品牌官网]贵州遵义双宁口腔连锁_贵州遵义牙科医院哪家好_种植牙_牙齿矫正_原华美口腔 | 山东钢格板|栅格板生产厂家供应商-日照森亿钢格板有限公司 | 首页-浙江橙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石磨面粉机|石磨面粉机械|石磨面粉机组|石磨面粉成套设备-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国产液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厂家-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不锈钢水箱生产厂家_消防水箱生产厂家-河南联固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 成都中天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新疆散热器,新疆暖气片,新疆电锅炉,光耀暖通公司 | Akribis直线电机_直线模组_力矩电机_直线电机平台|雅科贝思Akribis-杭州摩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植筋胶-粘钢胶-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环氧砂浆-加固材料生产厂家-上海巧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庭院灯_太阳能景观灯_草坪灯厂家_仿古壁灯-重庆恒投科技 |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 南京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十佳旅行社_新疆旅游报价_新疆自驾跟团游-新疆中西部国际旅行社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粉末冶金注射成型厂家|MIM厂家|粉末冶金齿轮|MIM零件-深圳市新泰兴精密科技 | 烟气换热器_GGH烟气换热器_空气预热器_高温气气换热器-青岛康景辉 | 老房子翻新装修,旧房墙面翻新,房屋防水补漏,厨房卫生间改造,室内装潢装修公司 - 一修房屋快修官网 | 快速卷帘门_硬质快速卷帘门-西朗门业| 陕西安玻璃自动感应门-自动重叠门-磁悬浮平开门厂家【捷申达门业】 | 医学模型生产厂家-显微手术模拟训练器-仿真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北京医教科技 | 香蕉筛|直线|等厚|弧形|振动筛|香蕉筛厂家-洛阳隆中重工 | 东莞市海宝机械有限公司-不锈钢分选机-硅胶橡胶-生活垃圾-涡电流-静电-金属-矿石分选机 | 艺术涂料_进口艺术涂料_艺术涂料加盟_艺术涂料十大品牌 -英国蒙太奇艺术涂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