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网 WWW.JZRB.COM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激情燃燒的脫貧歲月(中)——河南蘭考脫貧攻堅口述
更新時間:2025/5/9 20:32:30    來源:河南日報

  口述人:張靜,女,2017年3月蘭考縣水利局派駐葡萄架鄉杜寨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2019年3月任葡萄架鄉黨委委員。2021年5月任葡萄架鄉黨委委員、副鄉長。2023年9月任東壩頭鎮紀委書記。

  訪談組:陳 思 王育哲

  日期:2024年9月5日下午、6日上午

  地點:蘭考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會議室

二、駐村干部的“蛻變”

懵懂下村

  我是2017年3月份接替我們縣信訪局之前派出的老工作隊長李國眾同志,去杜寨村當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當時我在水利局上班,最初我們局里開駐村動員會,我沒考慮去,也沒報名。結果局長找我,問我:“小張,你能不能去駐村?”我說:“我孩子還小,沒有怎么考慮啊。”他說:“你去吧,駐村有好處,能鍛煉提高,對將來進步有好處。”我問:“駐村具體干點啥?”領導說:“很簡單,就是幫村里做扶貧工作,每周在村里工作兩天,住三夜,其他時間可以回縣城。”我一聽,這也不難,那就去唄,反正在哪兒都是干活。

  我剛到杜寨村,村支書李永建到大路邊接我,見第一面的時候,他就笑著說:“咦,來了一個女同志,你能干啥?”我聽到這句刺耳的話,就挺不高興,我說:“你當支書的咋這么說話!”

  李永建領著我往村里走,我看到地里種著大片的“韭菜”,就問:“咋種這么多韭菜?這得包多少餃子?”李永建說:“你是個傻子吧?這是小麥。”我就不吭聲了。我從小在縣城長大,還是第一次見到早春的麥苗。

  李永建領著我去住處,在以前的老村室,我把東西放下,他跟我說:“你叫張靜是吧?我跟你說個事。”我說:“咋了嘛。”他說:“這個老村室以前是個墳。”我說:“你嚇唬我干啥!”他說:“不是嚇人,是真的。現在先去我家吃飯吧,讓你嫂子炒倆菜。”到了李永建家,一起吃飯的還有村里一個包村干部麗芳姐,嫂子炒好菜端上來。李永建拿出了幾瓶啤酒,說:“跟你嫂子喝點酒吧,壯壯膽。”我說:“我沒啥可怕的,壯啥膽?”李永建就把啤酒倒到4個大瓷碗里,我心里想,我真得多喝點,一會兒倒頭就睡,就不害怕了。我把那一大碗酒咕咚咕咚一口氣就喝完了。李永建嚇了一跳,說:“你別再喝了,喝多了出問題我可擔待不起。”等到吃飽喝足,我就回到老村室休息,但是始終睡不著,外面風一吹,心里就一緊,有點兒啥動靜,我就感覺有東西進來了。然后我又想到,這個地下現在埋沒埋著死人?埋在哪個位置?是不是就在我床下?越想越睡不著,半夜就給我老公打電話,我說:“不行啊,我害怕。”我們聊了一會兒,他說:“我不掛電話,你睡吧。”那天晚上,我聽著電話里老公打呼嚕的聲音,迷迷糊糊一夜沒睡著。幾天之后,局里又安排了另一個女同志王變來當駐村隊員,我有了伴,晚上睡覺就不害怕了。

  一開始,工作并不好開展,村里人不認識我們兩個,更談不上認可。我們兩個開展入戶調查,跟大娘說:我們是新來的工作隊,你家是啥情況?孩子在哪打工?有幾個小孩?在哪上學?一開始大娘還回答,說著說著,她好像想起了啥,臉色一變:“恁走!恁出去!”就把我們推出去了。我倆都傻了,我說:“干啥啊,大娘。”大娘把門一關,在里面喊:“把我們家打聽得這么詳細,你們肯定是人販子吧!”我垂頭喪氣,找李永建說這個事,他說:“哦,前兩天村里剛宣傳過防詐騙、防拐賣。”我說:“你們這宣傳還挺到位的。”

  我們對村里特別不熟悉,走路都能摸丟。當時村里基礎設施差,全都是土路,沒有一條正兒八經的路,哪條看上去都差不多,而且還彎彎繞繞的,我倆去入戶,走著走著就摸不回來了,李永建一看表,都中午12點多了,倆人怎么還不回來?他就給我打電話。我說:“書記,我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李永建就開了手機的“共享實時位置”功能,按照地圖把我倆給找回來了。我說:“不好意思,我們丟人了。”他說:“你倆不算丟人,賣豆腐的來了也經常摸不出去。”

  隨著入戶調查這樣的基礎性工作開展,我們跟老百姓都認識了。但沒有具體幫他們做點什么事,他們仍然不是很認可我們。而且,我發現局里領導當初說的“兩天三夜”是騙我的,每周周一到周五必須在村里,而周六周日是村里人最齊的時候,我們要用這個時間開展入戶調查,事情最多。這樣我就等于7天都拴在村里回不來了。我就給局長打電話:“局長,你咋能騙我呢?”局長說:“我這是善意的謊言,怕你有畏難情緒,錯過這么好的鍛煉機會!”我說:“局長,那我謝謝你啊。”

  硬著頭皮去推銷

  杜寨村的產業當時發展得已經有起色了,我的前任駐村隊長老李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引領杜寨村把蜜瓜種得很紅火。當時大棚已經有117個,產業規模挺大。我心情很放松,想著這個村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產業了,自己不用費太大力氣了。但我很快就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有大量瑣碎的工作要做,一放松立刻就會往下掉。我仔細整理了工作內容,初步定了自己接下來要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要讓貧困戶更多地參與到蜜瓜產業中來;二是要想辦法解決滯銷問題,突破那一年蜜瓜產業遇到的發展瓶頸。

  在我來之前,杜寨村種了45棚省農科院引進的新品種“蜜玉瓜”,這批瓜當時已陸續成熟,但因為是新品種,市場上不大接受,大部分都沒賣出去,全都滯銷了,農民眼看就要面臨損失。我剛來兩個月就遇到這樣的困境,心里非常慌。于是我開始發動縣里面同事、朋友,給各個單位推銷。怎么推銷呢?我拉著瓜上門,給他們切好,請他們試吃,吃了如果感覺不錯的話,就請他們以兩塊錢一斤的價格訂購。一旦訂購了,我這邊立刻就安排老百姓摘瓜、稱重、包裝,找貨車把瓜拉到縣里送貨上門。拿到錢以后,我們再通過村里一筆一筆發給老百姓。

  但要想拓寬銷路,僅靠同事和朋友的關系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就硬著頭皮開展陌生拜訪,直接上門推銷。我們拉著瓜到各個機關、學校、企業等地方,先自我介紹:“我們是駐村工作隊的,想幫村里解決銷售難的問題,你看能不能請你們的同志來嘗嘗瓜,我們先切幾個,你們如果感覺好吃的話,就買一些,如果感覺不好吃,我們收拾了就走。”有的單位確實很忙,不接受推銷,或者確實沒興趣買,我們也沒辦法,就只能很尷尬地抱著瓜轉身出門,鼓起勇氣跑下一家。

  就這樣,我們白天當推銷員,晚上送瓜。買家只要確定買了,我回到村里就連夜讓老百姓摘瓜,瓜摘下來以后就趕緊送,確保是最新鮮的。我夜里送瓜最晚的一次,一直送到凌晨。我引著貨車到目的地,看著他們卸完貨,都交接好,再回到村里天都快亮了。

  我們用了大概半個多月的時間,馬不停蹄地忙這個事,把“蜜玉瓜”全都賣光了。賣完瓜,我挨個看那45個空蕩蕩的大棚。其實有啥好看的呢?我就是看著這些空大棚,心里可得勁了。通過這件事,我們得到了村里老百姓的認可。他們見到我們也有了笑臉,態度明顯變好了,慢慢我們就跟村里人打成一片了。

  帶頭“打樣”

  我們從滯銷的困境當中走出來,跟推銷過的這些客戶之間已經形成了很好的互動,瓜的銷路也打開了,我對未來比較有信心,所以開始考慮擴大產業。可又不得不考慮——種了更多的瓜,就要想盡辦法賣出去更多的瓜,一旦賣不出去,擴大產業后的風險老百姓哪能承擔得了呢?但我轉念一想,想脫貧致富,只能走這一條路。所以,別磨嘰,干就完了!

  擴大產業的第一步,我考慮從品種多樣化入手。我們邀請了省農科院的常老師過來,對我們的產業進行分析。常老師說:“想干好啊,我給你們整點新品種!”他在村里開技術講座,對新品種怎么種做了一些普及。村里人聽了講座,但我看他們有點兒一知半解,積極性也不高。我就想著,還是得干起來,帶動更多人實踐,首先要在比較有經驗的種植戶當中開始推廣。我就找了一個技術好的叔,讓他先試。他本來都答應了,結果第二天又打退堂鼓了,來找我,說不想試了。我說:“叔啊,你哪能說話不算數?我還指望你給村里打個樣呢!”他說:“我對新品種沒把握,我要是賺了,比原來也多不了倆錢兒,但要是賠了,我這一季就全搭進去了。”

  為了推廣新品種,我開會組織那些家里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讓他們一入行就種植新品種,一季就翻身。結果,開會的效果不好,老百姓還是不認可。他們說:“張隊長,我們知道你是好心,想讓我們脫貧。可這個事肯定有風險。你說能賣,能掙錢,你咋不干?”話趕話說到這兒了,我頭腦一熱,當即表態:“我咋不能干?我干!”我馬上就包了兩個棚,開始種新品種。我還說服了兩個貧困戶,一個嬸,一個嫂子,讓她倆也干。我還給她們下了一個保證:“我種,你也種。你種好了,我肯定幫你賣出去。”她倆也同意了,一人包了一個大棚。

  但是我很擔心:如果我種不好,在村里就很丟面子;如果兩個貧困戶種不好,白忙還賠錢。我都已經想好了:她們如果賠錢了,我個人就把她們的損失全都包了。常老師鼓勵我說:“丫頭,你要對自己有信心,你肯定能種好。有我在呢,我也能給你保駕護航。這次咱們不用育好的苗,用種子直接播種。”當時,育好的苗價格很貴,八九毛錢一株,但種子直播的成本就是三毛錢左右,便宜很多。生長周期僅差幾天,沒有影響。

  從那開始,我每天在棚里勞動,在常老師指導下種了4個品種。這時我真正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大棚又潮濕,又悶熱,一進去就是一身汗。天熱的時候,棚里溫度能達到50多度,而且濕度特別高,進棚之前要先通風,否則人受不了。種子直播以后,村里的大爺、叔、哥、嫂子們經常去我棚里看,今天問:“咋樣了?”明天問:“發芽沒有?”我當時也非常焦急,這小苗怎么還不出?

  小苗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壞了!我對那一天的記憶特別深。那天,我們村里的種植大戶李偉紅問我:“張隊長,你的瓜咋樣了?”我說:“還沒出。”他說:“多少天了還沒出,別是死了吧!咱再去看看。”我說:“昨天晚上才去看的,沒出。”我倆到了棚里,都仔細地蹲在地上看。突然,他在那邊喊我:“張隊長,你來看,這好像是發芽了!”我跑過去一看,土里鉆出特別小的兩片葉芽,我高興得不得了。李偉紅出去就跟別人說:“張隊長的瓜發芽了!”好多人就跑到棚里來看。第二天、第三天,小芽陸續都發出來了,我興奮地在村里到處說:“種吧!能種成。我都能種成,你們怕啥?”

  種子直播非常成功,直播長出來的苗因為沒經過移栽,長得更壯實。當然,一開始我也摸不到門路,常老師就抽空過來給我指點。我每天跟著大爺大娘嘮嗑,也彼此分享經驗。等到瓜成熟的時候,常老師說:“長得挺好!”新品種的瓜,批發價能賣到兩塊五到三塊錢,比其他品種多賣不少錢。兩個貧困戶,那個嬸和嫂子的瓜也都長得很好,也都掙了錢。她們經過這次,一舉就脫貧了,對種瓜也有了信心。現在幾年過去了,據我所知,她們現在都包了10多個大棚,已經致富了。

  抱著蜜瓜闖北京

  新品種試驗成功以后,我們村的蜜瓜產量大幅提高,這迫使我們繼續想辦法拓寬銷路。蘭考本地承載量很有限,我們必須開拓更大的市場。2017年9月,縣里組織去北京聯系業務,一個副縣長帶隊,領著幾個業務部門人員和我們幾個工作隊的人一起到北京新發地。我去之前就印了一些小卡片,到新發地發給那些經銷商,蜜瓜大王什么的。他們聽說是蘭考的蜜瓜,就感到很奇怪:“你們蘭考種啥蜜瓜?”“沒聽說過蘭考蜜瓜。”我說:“我們蘭考蜜瓜好著呢,咱們聯系方式互相留一下,回頭我可以給你寄過來,你嘗嘗。或者你有時間到我們那兒去看一看。”

  北京是充分競爭的市場,對品質要求很高,蘭考蜜瓜到了北京,就要跟全國的產品PK了。不僅是價格,差異化也很重要。所有蜜瓜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新疆哈密瓜,我們與它的差異有三個方面。一是口感:蘭考蜜瓜不是齁甜,是那種脆甜;新疆哈密瓜是很甜,瓜肉很軟。所以我們能適應不同的口味。二是上市時間有一個時間差,新疆哈密瓜上市的第一季跟我們錯了一個月,第二季錯了20天,我們正好可以填補這個時間。第三就是成本和價格:蘭考蜜瓜價格不高,而且蘭考離北京更近,運輸成本更低。這些差異化很關鍵,新發地的蜜瓜經銷商當然一眼就看出來了。而且,那段時間,縣委書記也不遺余力地給蘭考蜜瓜做推薦,他走到哪兒,說到哪兒。他們有感興趣的,就直接跟我們聯系,我們把瓜寄過去。他們嘗了也確實不錯:脆甜,不是那種齁甜,好吃!于是就開始進我們的瓜,在市場上一賣,反映不錯,好銷!這樣就形成長期供應渠道。既然有賺錢效應,別的經銷商聽說了,也主動聯系我們。就這樣,我們在北京市場慢慢打開了局面,形成了長期穩定的供應,再后來就發展到供不應求。我們就繼續擴大規模。慢慢地,我們村的蜜瓜大棚發展到500多個。

  我和貧困“釘子戶”

  我最初的目標,是讓更多的貧困戶參與到蜜瓜種植產業當中來,這個目標基本實現了。蜜瓜供不應求,一干就掙錢,不用做太多工作,貧困戶都能主動參與,誰參與誰就能脫貧。但是,確實還有個別勞動能力很弱的、有殘疾的貧困戶干不了這個活兒。我們村里有一個貧困戶叫老毛,我去他家,想鼓勵他承包大棚種蜜瓜,可我跟他說話,他連看都不看我,吭都不吭一聲。我問村里人:“老毛不理我,怎么辦?”村里人說:“沒法辦,他是個石疙瘩!”老毛是智力有問題,但不是很嚴重,比健全人稍差一點兒。老毛的兒子是健全人,常年在外打工,從不回來,也不管老毛。老毛性格很孤僻,不說話,平時一分錢都不花。

  一分錢不花是什么概念?比如家里燈泡壞了,他就天天摸黑,2塊錢的燈泡都不舍得買。鞋壞成啥樣了,他就那么穿著,不買新鞋,也不修鞋。我去他家里,看到屋里是極度的臟亂差。我說:“老毛,你能不能把屋里打掃一下!”他不理我,我就給他打掃,給他鋪床,給他洗衣服,我想干啥都隨便,就算把他那屋翻個底朝天,他也不理我。我看他平時吃的飯太差勁,他也不怎么會做飯,我就經常給他買點吃的。平時我們自己做飯,我就多做出來一碗給他端過去,他不理我,我把碗放下就走。過一會兒,我再過來收碗,一看碗里吃得干干凈凈。就這樣,我每天去他家里,給他整點這、整點那,突然有一天,老毛跟我說話了!“妮兒,謝謝恁!”我吃了一驚:“老毛,你會說話啊!”

  沒過幾天,我們鄉黨委書記到我們村來,看望貧困戶,到了老毛家。老毛說:“書記,你來了。”后來書記見到我,高興地說:“張靜,你們村的老毛跟我說話了。他怎么突然就轉變了?”又過了幾天,我去找老毛,我說:“你去棚里干活兒,別人都是一個小時8塊錢,我給你10塊錢。”我把他領到大棚里,我說:“你就除草、整壟,你會干啥就干啥。”

  老毛不僅會干,而且干得還可以。他不光除草,還幫我照顧大棚外種的紅薯。當時我跟群眾學,也是看見土地可親了,就在大棚外的邊角地種了點紅薯。老毛每天來給我的紅薯地翻秧,一開始我還不知道需要把紅薯秧子翻起來,但老毛他知道。他給我干活,我就每天悄悄地給他記個時間。到了結工資的時候,老毛卻說啥都不要,他說:“我不要你的錢!”我硬塞給他,他可倔了,又給我塞回來。老毛自己不要我的錢,他也不讓別人要。那幾天,我給幾位給我大棚干活兒的鄉親結工資,老毛在一邊看著,猛地站起來了,對他們喊:“你們不能要張隊長的錢!”給人家都嚇蒙了。人家說:“你干啥啊老毛。我們本來也沒想要。”他們站起來就走了。后來我挨家挨戶去給他們送錢,可是鄉親們說啥都不要。我非常感動,我覺得我們干部付出那么一點點,但老百姓對我們是真的好。過了一段時間,老毛把他的承包地租出去了,一共收入了2400多塊錢,他去村里把這些錢領回來,一把就塞到我懷里了。當時在場的村支書李永建、村干部朱鵬,還有好幾個村民都在旁邊看著。他們就驚嘆:“老毛一分錢都不花的人,竟然把這么多錢給你。”我說:“老毛,你干啥!”老毛說:“你花,就讓你花!”我說:“我不花,我有錢。”他說:“你拿著!”我好言相勸:“老毛,我不用錢,你存起來,等我用的時候,我一定跟你要,好不好?”就這么推了幾回合,老毛也不再堅持了,他說:“好,你一定得跟我要。”這時候,李永建就逗他說:“老毛啊,我沒錢了,你借給我50塊錢咋樣?”老毛一聲都不吭,把錢揣好,扭頭就走了,在場的人全都哄堂大笑。

  4組有一個貧困戶叫張三,他也是智力有問題,40多歲了,跟他母親一塊住。他啥都不干,就整天躺在床上。他媽60多歲了,他媽去哪兒,他就跟著去哪兒。我到他家,跟他說:“張三,今天你去干活!”他不理我。之后我就每天到他家里去一趟,每天催他去干活。有一天,他突然爆發了,拿起一個盆就摔在我腳下,當時把我嚇得心噔噔跳。但我還是堅持去他家,經常跟他說話,在他家小板凳一坐就是一個小時,跟他聊天。我覺得他能聽懂,但他就是不理我,不吭聲。但有一次,我去他家,他竟然主動給我抓了一把花生。我說:“你今天咋理我了?為啥讓我吃東西?”他說:“恁是個好人。”我說:“你今天不拿盆砸我了?”他又說:“恁是個好人。”我看他有轉變,就安排他在村里掃地。后來幫助他們家申請了危房改造政府補貼3.4萬元,我又向單位協調了2萬塊錢,把他的房子給蓋起來了。我跟他說:“張三,我是因為你的轉變才決定幫助你,以后你還要繼續干活掙錢,你媽年紀大了,不能再讓你媽操勞了。”他點頭答應了。

  還有一個貧困戶,男主人叫保健,30多歲。他身高一米四幾,干不了什么體力活兒,找不到工作。有一天,保健給我打電話。他說:“張隊長,你借我500塊錢中不中?”我說:“干啥?”他說:“孩子餓得直哭,我得給孩子買奶粉。”保健家當時困難到什么程度?沒有收入,沒有存款,屋里、院里,都像垃圾堆一樣。我最開始去他家,大白天的,大人小孩在床上躺一片,還有一個小孩不穿鞋,滿地跑。他父親當時腿上打著鋼釘,沒法干重活,母親精神有點問題,奶奶80多歲了,沒有勞動能力。他媳婦艷霞的智力不太正常,家里日子過得一貧如洗,保健兩口子還接二連三地生孩子。我駐村的時候,他們已經生了兩個,懷第三個了。我跟保健說:“你們不能光要孩子,得干活,掙錢,養活孩子。”我就安排他跟著村里人去大棚干活。不管是去瓜棚里干活兒,或者是村里有什么雜活,只要有活兒,就想著下來叫他。我還給他媳婦安排到村里的一個公益性崗位,掃掃地,弄弄衛生,每月能掙500多塊錢,家里日子能過得好一點。這樣,他們每天上班、下班,把勞動形成習慣了,保健的精神頭就好了很多。此后我每一次去他家,保健看見我第一件事就是掂起笤帚掃地,雖然是做樣子,但能看出來他家里的衛生確實比以前要好很多了。他家不久之后也達到了脫貧標準。

  和村支書“八字不合”

  這些貧困戶都有轉變,相繼脫貧了,產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村支書李永建對我的態度卻沒啥太大轉變。村里人說我跟村支書可能屬相不合或者八字不合,我雖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但我們確實經常有矛盾、鬧別扭,有一天半夜下大雨,我們的好幾座大棚被淹了,我們倆參加完搶險、排水,回到村委會,在國旗下冒著大雨又吵了一架。李永建說:“你作為水利局的工作隊,你來駐村,下雨還能把大棚給淹了!”我說:“大棚排水不行,你怪我干啥!”李永建說:“你就應該聯系你們水利局,給我們修下水道。我認為你工作做得不到位!”我當時可委屈了,我說:“你看看我,天天在村里沒白天沒黑夜地干,下雨我們搶排水就排到夜里將近1點,好不容易把水排完了,大家都回家睡覺了,你不回家睡覺,在院里跟我吵。有沒有你這么過分的!”我回到宿舍就哭了,心里難受得不行,怎么也睡不著,我就給我們局長發信息:“局長,我們駐村工作隊也是想給村里干點實事,也想讓村里看見實實在在的變化。但是我們個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我想通過咱們單位,能不能支持村里干點什么事?”那天晚上,我想得也比較多,發了好長一條信息。后來感覺有點后悔,可是撤不回來了。局長當時沒回,應該早就睡覺了。第二天早上8點多,我一看手機,局長已在6點多回了信息:“好,我今天去看看。”我一愣,外面就有人喊我:“張隊長,你們局長來了!”

  當天,我和李永建陪著我們局長在村里考察了一番,大體上定了水利設施怎么搞、怎么設計。很快,局里出了錢,出了技術人員,買了管子,把大棚的排水設施鋪設好了,后來又修了一座橋,把被一道大溝阻斷的2組和3組連接了起來。李永建高興得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兒了,他說:“這個橋要起名字啊。”我說:“起啥名?”他說:“就叫張靜橋吧!”我說:“你可真能惡心人!”后來這個橋起名叫“幸福橋”,寄托了我們對鄉親們最美好的祝愿。

  2018年,當時的省委書記到杜寨村和我們開座談會。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張靜,如果你給李永建打分,你打多少分?”我當時愣了一下,我想,給他打多少分合適呢?雖然我們經常意見不合,有矛盾,但他在村里面干的活真不少。我想了想,說:“打90分。”省委書記說:“為啥打90分?那10分扣在哪里了?”我還沒回答,李永建就搶著說:“因為我倆吵過架!張隊長這是給我留了10分的進步空間啊!”此話一出,會議室的人都笑了。

  我成了“俺村隊長”

  其實我駐村這幾年,包括李永建在內的很多人,都是“鞭策”我成長的貴人。這幾年我成長了不少,變化很大。我在縣城出生長大,不了解農村,不了解農民,更不熟悉農村工作。剛下村的時候,晚上我怕得睡不著覺;后來晚上我在村里走夜路,大步流星地走,一點都不害怕。剛開始我連韭菜和麥苗都分不清楚;后來我種蜜瓜、種辣椒、種黃瓜、種紅薯,還種過羊肚菌,啥都可以試一試。最早到村里,我不敢跟人家打招呼,感覺張不開嘴;后來到誰家都不見外,跟人家聊著天,幫人家剝著花生,感覺可親切了,可放松了。因為我們長期在村里住,村里人有啥事兒都不找村干部了,直接找我們工作隊,這樣也提升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前我在水利局工作,根本接觸不到多少人,也沒有經歷過多少事,處理不了復雜的事情;現在跟群眾打交道多了,處理一些復雜事情有了較強的應變能力。以前在水利局,如果有群眾去找我們反映問題,我都是往后退,往一邊躲;現在我在東壩頭鎮工作,鄉親有事,急赤白臉地來找我們,我直接就上前了,我說:“大娘,你有啥事,別著急,我能幫你解決不?”膽量比以前大得多,擔當意識也上來了,不怕問題了,也能解決問題了。以前在單位的時候,我是小孩脾氣,一有點兒啥事就容易炸,沉不住氣;后來駐村,天天跟鄉親們在一起,有的老百姓不認可你啊,也不跟你講理,有些明明是他沒理的事,我還要哄著他,一次還哄不好呢,還得變著法兒多哄幾次。后來我就想:別覺得人家無理取鬧,以前我好像也是這樣的!慢慢地,我把自己的脾氣磨沒了,能非常心平氣和地跟鄉親們討論一些問題,能夠非常耐心地處理每一件事情了,也能更加換位思考,最終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村里人都把我當成了自家人,提起我,都說“俺村張靜”“俺村隊長”。總之,我通過駐村這幾年變得成熟了,這是我一生中成長最快的幾年。

  我駐村這幾年,家人對我的支持也特別重要。我是把村里當成家了,到了周末,都是家人到村里來看我。我連續4個生日都在村里過的,老公帶著孩子買個蛋糕到村里來,村干部、村民和我家人一起給我過生日,我每次都很感動。我愛人是個特別好的人,我長期不回家,但他從來不怪我,他就是可憐我。他說:“我看你干那么多活兒,太累了,我可憐你!”我說:“你別可憐我,我在村里可得勁兒了。”村里嫂子問我:“你天天不回家,你倆不生氣?”我說:“我倆能相互理解,不但不生氣,反而關系更好了。”每次試驗出來新品種的瓜,我就拿回家,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我愛人就很高興地拿去讓他爸媽品嘗。我愛人經常帶著孩子來村里看我,孩子每次到農村都有一種觸動的感覺,他喜歡鄉土,喜歡農民,熱愛勞動,這對孩子的教育也很好。

  可是,我媽對我下鄉特別不理解,意見還很大,她有種傳統思想,覺得我作為一個女同志,就應該照顧家里,照顧孩子,相夫教子,不應該自己跑到農村去,一住就是幾年。我多次請她來村里看我,她都賭氣不來。后來我到縣城去接我媽,一路上,我跟她講我在村里做的事,幫助多少老百姓脫貧,可她還是悶悶不樂。直到我領著她爬到一個房頂,那個位置能看到村外幾百座大棚,一望無際,非常壯觀。我說:“媽,你看,這就是我的成就,這是我打下的‘江山’!”我媽當時就流淚了,她說:“我閨女以前啥都不會,現在啥都會干了,真是長大了。”

  前一段時間,李永建跟我說,老毛去世了。我心里特別難受,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了一場。我感覺我幫扶的貧困戶,因為長時間朝夕相處,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6.png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激情燃燒的脫貧歲月(中)——河南蘭考脫貧攻堅口述
2025/5/9 20:32:30    來源:河南日報

  口述人:張靜,女,2017年3月蘭考縣水利局派駐葡萄架鄉杜寨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2019年3月任葡萄架鄉黨委委員。2021年5月任葡萄架鄉黨委委員、副鄉長。2023年9月任東壩頭鎮紀委書記。

  訪談組:陳 思 王育哲

  日期:2024年9月5日下午、6日上午

  地點:蘭考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會議室

二、駐村干部的“蛻變”

懵懂下村

  我是2017年3月份接替我們縣信訪局之前派出的老工作隊長李國眾同志,去杜寨村當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當時我在水利局上班,最初我們局里開駐村動員會,我沒考慮去,也沒報名。結果局長找我,問我:“小張,你能不能去駐村?”我說:“我孩子還小,沒有怎么考慮啊。”他說:“你去吧,駐村有好處,能鍛煉提高,對將來進步有好處。”我問:“駐村具體干點啥?”領導說:“很簡單,就是幫村里做扶貧工作,每周在村里工作兩天,住三夜,其他時間可以回縣城。”我一聽,這也不難,那就去唄,反正在哪兒都是干活。

  我剛到杜寨村,村支書李永建到大路邊接我,見第一面的時候,他就笑著說:“咦,來了一個女同志,你能干啥?”我聽到這句刺耳的話,就挺不高興,我說:“你當支書的咋這么說話!”

  李永建領著我往村里走,我看到地里種著大片的“韭菜”,就問:“咋種這么多韭菜?這得包多少餃子?”李永建說:“你是個傻子吧?這是小麥。”我就不吭聲了。我從小在縣城長大,還是第一次見到早春的麥苗。

  李永建領著我去住處,在以前的老村室,我把東西放下,他跟我說:“你叫張靜是吧?我跟你說個事。”我說:“咋了嘛。”他說:“這個老村室以前是個墳。”我說:“你嚇唬我干啥!”他說:“不是嚇人,是真的。現在先去我家吃飯吧,讓你嫂子炒倆菜。”到了李永建家,一起吃飯的還有村里一個包村干部麗芳姐,嫂子炒好菜端上來。李永建拿出了幾瓶啤酒,說:“跟你嫂子喝點酒吧,壯壯膽。”我說:“我沒啥可怕的,壯啥膽?”李永建就把啤酒倒到4個大瓷碗里,我心里想,我真得多喝點,一會兒倒頭就睡,就不害怕了。我把那一大碗酒咕咚咕咚一口氣就喝完了。李永建嚇了一跳,說:“你別再喝了,喝多了出問題我可擔待不起。”等到吃飽喝足,我就回到老村室休息,但是始終睡不著,外面風一吹,心里就一緊,有點兒啥動靜,我就感覺有東西進來了。然后我又想到,這個地下現在埋沒埋著死人?埋在哪個位置?是不是就在我床下?越想越睡不著,半夜就給我老公打電話,我說:“不行啊,我害怕。”我們聊了一會兒,他說:“我不掛電話,你睡吧。”那天晚上,我聽著電話里老公打呼嚕的聲音,迷迷糊糊一夜沒睡著。幾天之后,局里又安排了另一個女同志王變來當駐村隊員,我有了伴,晚上睡覺就不害怕了。

  一開始,工作并不好開展,村里人不認識我們兩個,更談不上認可。我們兩個開展入戶調查,跟大娘說:我們是新來的工作隊,你家是啥情況?孩子在哪打工?有幾個小孩?在哪上學?一開始大娘還回答,說著說著,她好像想起了啥,臉色一變:“恁走!恁出去!”就把我們推出去了。我倆都傻了,我說:“干啥啊,大娘。”大娘把門一關,在里面喊:“把我們家打聽得這么詳細,你們肯定是人販子吧!”我垂頭喪氣,找李永建說這個事,他說:“哦,前兩天村里剛宣傳過防詐騙、防拐賣。”我說:“你們這宣傳還挺到位的。”

  我們對村里特別不熟悉,走路都能摸丟。當時村里基礎設施差,全都是土路,沒有一條正兒八經的路,哪條看上去都差不多,而且還彎彎繞繞的,我倆去入戶,走著走著就摸不回來了,李永建一看表,都中午12點多了,倆人怎么還不回來?他就給我打電話。我說:“書記,我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李永建就開了手機的“共享實時位置”功能,按照地圖把我倆給找回來了。我說:“不好意思,我們丟人了。”他說:“你倆不算丟人,賣豆腐的來了也經常摸不出去。”

  隨著入戶調查這樣的基礎性工作開展,我們跟老百姓都認識了。但沒有具體幫他們做點什么事,他們仍然不是很認可我們。而且,我發現局里領導當初說的“兩天三夜”是騙我的,每周周一到周五必須在村里,而周六周日是村里人最齊的時候,我們要用這個時間開展入戶調查,事情最多。這樣我就等于7天都拴在村里回不來了。我就給局長打電話:“局長,你咋能騙我呢?”局長說:“我這是善意的謊言,怕你有畏難情緒,錯過這么好的鍛煉機會!”我說:“局長,那我謝謝你啊。”

  硬著頭皮去推銷

  杜寨村的產業當時發展得已經有起色了,我的前任駐村隊長老李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引領杜寨村把蜜瓜種得很紅火。當時大棚已經有117個,產業規模挺大。我心情很放松,想著這個村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產業了,自己不用費太大力氣了。但我很快就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有大量瑣碎的工作要做,一放松立刻就會往下掉。我仔細整理了工作內容,初步定了自己接下來要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要讓貧困戶更多地參與到蜜瓜產業中來;二是要想辦法解決滯銷問題,突破那一年蜜瓜產業遇到的發展瓶頸。

  在我來之前,杜寨村種了45棚省農科院引進的新品種“蜜玉瓜”,這批瓜當時已陸續成熟,但因為是新品種,市場上不大接受,大部分都沒賣出去,全都滯銷了,農民眼看就要面臨損失。我剛來兩個月就遇到這樣的困境,心里非常慌。于是我開始發動縣里面同事、朋友,給各個單位推銷。怎么推銷呢?我拉著瓜上門,給他們切好,請他們試吃,吃了如果感覺不錯的話,就請他們以兩塊錢一斤的價格訂購。一旦訂購了,我這邊立刻就安排老百姓摘瓜、稱重、包裝,找貨車把瓜拉到縣里送貨上門。拿到錢以后,我們再通過村里一筆一筆發給老百姓。

  但要想拓寬銷路,僅靠同事和朋友的關系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就硬著頭皮開展陌生拜訪,直接上門推銷。我們拉著瓜到各個機關、學校、企業等地方,先自我介紹:“我們是駐村工作隊的,想幫村里解決銷售難的問題,你看能不能請你們的同志來嘗嘗瓜,我們先切幾個,你們如果感覺好吃的話,就買一些,如果感覺不好吃,我們收拾了就走。”有的單位確實很忙,不接受推銷,或者確實沒興趣買,我們也沒辦法,就只能很尷尬地抱著瓜轉身出門,鼓起勇氣跑下一家。

  就這樣,我們白天當推銷員,晚上送瓜。買家只要確定買了,我回到村里就連夜讓老百姓摘瓜,瓜摘下來以后就趕緊送,確保是最新鮮的。我夜里送瓜最晚的一次,一直送到凌晨。我引著貨車到目的地,看著他們卸完貨,都交接好,再回到村里天都快亮了。

  我們用了大概半個多月的時間,馬不停蹄地忙這個事,把“蜜玉瓜”全都賣光了。賣完瓜,我挨個看那45個空蕩蕩的大棚。其實有啥好看的呢?我就是看著這些空大棚,心里可得勁了。通過這件事,我們得到了村里老百姓的認可。他們見到我們也有了笑臉,態度明顯變好了,慢慢我們就跟村里人打成一片了。

  帶頭“打樣”

  我們從滯銷的困境當中走出來,跟推銷過的這些客戶之間已經形成了很好的互動,瓜的銷路也打開了,我對未來比較有信心,所以開始考慮擴大產業。可又不得不考慮——種了更多的瓜,就要想盡辦法賣出去更多的瓜,一旦賣不出去,擴大產業后的風險老百姓哪能承擔得了呢?但我轉念一想,想脫貧致富,只能走這一條路。所以,別磨嘰,干就完了!

  擴大產業的第一步,我考慮從品種多樣化入手。我們邀請了省農科院的常老師過來,對我們的產業進行分析。常老師說:“想干好啊,我給你們整點新品種!”他在村里開技術講座,對新品種怎么種做了一些普及。村里人聽了講座,但我看他們有點兒一知半解,積極性也不高。我就想著,還是得干起來,帶動更多人實踐,首先要在比較有經驗的種植戶當中開始推廣。我就找了一個技術好的叔,讓他先試。他本來都答應了,結果第二天又打退堂鼓了,來找我,說不想試了。我說:“叔啊,你哪能說話不算數?我還指望你給村里打個樣呢!”他說:“我對新品種沒把握,我要是賺了,比原來也多不了倆錢兒,但要是賠了,我這一季就全搭進去了。”

  為了推廣新品種,我開會組織那些家里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讓他們一入行就種植新品種,一季就翻身。結果,開會的效果不好,老百姓還是不認可。他們說:“張隊長,我們知道你是好心,想讓我們脫貧。可這個事肯定有風險。你說能賣,能掙錢,你咋不干?”話趕話說到這兒了,我頭腦一熱,當即表態:“我咋不能干?我干!”我馬上就包了兩個棚,開始種新品種。我還說服了兩個貧困戶,一個嬸,一個嫂子,讓她倆也干。我還給她們下了一個保證:“我種,你也種。你種好了,我肯定幫你賣出去。”她倆也同意了,一人包了一個大棚。

  但是我很擔心:如果我種不好,在村里就很丟面子;如果兩個貧困戶種不好,白忙還賠錢。我都已經想好了:她們如果賠錢了,我個人就把她們的損失全都包了。常老師鼓勵我說:“丫頭,你要對自己有信心,你肯定能種好。有我在呢,我也能給你保駕護航。這次咱們不用育好的苗,用種子直接播種。”當時,育好的苗價格很貴,八九毛錢一株,但種子直播的成本就是三毛錢左右,便宜很多。生長周期僅差幾天,沒有影響。

  從那開始,我每天在棚里勞動,在常老師指導下種了4個品種。這時我真正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大棚又潮濕,又悶熱,一進去就是一身汗。天熱的時候,棚里溫度能達到50多度,而且濕度特別高,進棚之前要先通風,否則人受不了。種子直播以后,村里的大爺、叔、哥、嫂子們經常去我棚里看,今天問:“咋樣了?”明天問:“發芽沒有?”我當時也非常焦急,這小苗怎么還不出?

  小苗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壞了!我對那一天的記憶特別深。那天,我們村里的種植大戶李偉紅問我:“張隊長,你的瓜咋樣了?”我說:“還沒出。”他說:“多少天了還沒出,別是死了吧!咱再去看看。”我說:“昨天晚上才去看的,沒出。”我倆到了棚里,都仔細地蹲在地上看。突然,他在那邊喊我:“張隊長,你來看,這好像是發芽了!”我跑過去一看,土里鉆出特別小的兩片葉芽,我高興得不得了。李偉紅出去就跟別人說:“張隊長的瓜發芽了!”好多人就跑到棚里來看。第二天、第三天,小芽陸續都發出來了,我興奮地在村里到處說:“種吧!能種成。我都能種成,你們怕啥?”

  種子直播非常成功,直播長出來的苗因為沒經過移栽,長得更壯實。當然,一開始我也摸不到門路,常老師就抽空過來給我指點。我每天跟著大爺大娘嘮嗑,也彼此分享經驗。等到瓜成熟的時候,常老師說:“長得挺好!”新品種的瓜,批發價能賣到兩塊五到三塊錢,比其他品種多賣不少錢。兩個貧困戶,那個嬸和嫂子的瓜也都長得很好,也都掙了錢。她們經過這次,一舉就脫貧了,對種瓜也有了信心。現在幾年過去了,據我所知,她們現在都包了10多個大棚,已經致富了。

  抱著蜜瓜闖北京

  新品種試驗成功以后,我們村的蜜瓜產量大幅提高,這迫使我們繼續想辦法拓寬銷路。蘭考本地承載量很有限,我們必須開拓更大的市場。2017年9月,縣里組織去北京聯系業務,一個副縣長帶隊,領著幾個業務部門人員和我們幾個工作隊的人一起到北京新發地。我去之前就印了一些小卡片,到新發地發給那些經銷商,蜜瓜大王什么的。他們聽說是蘭考的蜜瓜,就感到很奇怪:“你們蘭考種啥蜜瓜?”“沒聽說過蘭考蜜瓜。”我說:“我們蘭考蜜瓜好著呢,咱們聯系方式互相留一下,回頭我可以給你寄過來,你嘗嘗。或者你有時間到我們那兒去看一看。”

  北京是充分競爭的市場,對品質要求很高,蘭考蜜瓜到了北京,就要跟全國的產品PK了。不僅是價格,差異化也很重要。所有蜜瓜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新疆哈密瓜,我們與它的差異有三個方面。一是口感:蘭考蜜瓜不是齁甜,是那種脆甜;新疆哈密瓜是很甜,瓜肉很軟。所以我們能適應不同的口味。二是上市時間有一個時間差,新疆哈密瓜上市的第一季跟我們錯了一個月,第二季錯了20天,我們正好可以填補這個時間。第三就是成本和價格:蘭考蜜瓜價格不高,而且蘭考離北京更近,運輸成本更低。這些差異化很關鍵,新發地的蜜瓜經銷商當然一眼就看出來了。而且,那段時間,縣委書記也不遺余力地給蘭考蜜瓜做推薦,他走到哪兒,說到哪兒。他們有感興趣的,就直接跟我們聯系,我們把瓜寄過去。他們嘗了也確實不錯:脆甜,不是那種齁甜,好吃!于是就開始進我們的瓜,在市場上一賣,反映不錯,好銷!這樣就形成長期供應渠道。既然有賺錢效應,別的經銷商聽說了,也主動聯系我們。就這樣,我們在北京市場慢慢打開了局面,形成了長期穩定的供應,再后來就發展到供不應求。我們就繼續擴大規模。慢慢地,我們村的蜜瓜大棚發展到500多個。

  我和貧困“釘子戶”

  我最初的目標,是讓更多的貧困戶參與到蜜瓜種植產業當中來,這個目標基本實現了。蜜瓜供不應求,一干就掙錢,不用做太多工作,貧困戶都能主動參與,誰參與誰就能脫貧。但是,確實還有個別勞動能力很弱的、有殘疾的貧困戶干不了這個活兒。我們村里有一個貧困戶叫老毛,我去他家,想鼓勵他承包大棚種蜜瓜,可我跟他說話,他連看都不看我,吭都不吭一聲。我問村里人:“老毛不理我,怎么辦?”村里人說:“沒法辦,他是個石疙瘩!”老毛是智力有問題,但不是很嚴重,比健全人稍差一點兒。老毛的兒子是健全人,常年在外打工,從不回來,也不管老毛。老毛性格很孤僻,不說話,平時一分錢都不花。

  一分錢不花是什么概念?比如家里燈泡壞了,他就天天摸黑,2塊錢的燈泡都不舍得買。鞋壞成啥樣了,他就那么穿著,不買新鞋,也不修鞋。我去他家里,看到屋里是極度的臟亂差。我說:“老毛,你能不能把屋里打掃一下!”他不理我,我就給他打掃,給他鋪床,給他洗衣服,我想干啥都隨便,就算把他那屋翻個底朝天,他也不理我。我看他平時吃的飯太差勁,他也不怎么會做飯,我就經常給他買點吃的。平時我們自己做飯,我就多做出來一碗給他端過去,他不理我,我把碗放下就走。過一會兒,我再過來收碗,一看碗里吃得干干凈凈。就這樣,我每天去他家里,給他整點這、整點那,突然有一天,老毛跟我說話了!“妮兒,謝謝恁!”我吃了一驚:“老毛,你會說話啊!”

  沒過幾天,我們鄉黨委書記到我們村來,看望貧困戶,到了老毛家。老毛說:“書記,你來了。”后來書記見到我,高興地說:“張靜,你們村的老毛跟我說話了。他怎么突然就轉變了?”又過了幾天,我去找老毛,我說:“你去棚里干活兒,別人都是一個小時8塊錢,我給你10塊錢。”我把他領到大棚里,我說:“你就除草、整壟,你會干啥就干啥。”

  老毛不僅會干,而且干得還可以。他不光除草,還幫我照顧大棚外種的紅薯。當時我跟群眾學,也是看見土地可親了,就在大棚外的邊角地種了點紅薯。老毛每天來給我的紅薯地翻秧,一開始我還不知道需要把紅薯秧子翻起來,但老毛他知道。他給我干活,我就每天悄悄地給他記個時間。到了結工資的時候,老毛卻說啥都不要,他說:“我不要你的錢!”我硬塞給他,他可倔了,又給我塞回來。老毛自己不要我的錢,他也不讓別人要。那幾天,我給幾位給我大棚干活兒的鄉親結工資,老毛在一邊看著,猛地站起來了,對他們喊:“你們不能要張隊長的錢!”給人家都嚇蒙了。人家說:“你干啥啊老毛。我們本來也沒想要。”他們站起來就走了。后來我挨家挨戶去給他們送錢,可是鄉親們說啥都不要。我非常感動,我覺得我們干部付出那么一點點,但老百姓對我們是真的好。過了一段時間,老毛把他的承包地租出去了,一共收入了2400多塊錢,他去村里把這些錢領回來,一把就塞到我懷里了。當時在場的村支書李永建、村干部朱鵬,還有好幾個村民都在旁邊看著。他們就驚嘆:“老毛一分錢都不花的人,竟然把這么多錢給你。”我說:“老毛,你干啥!”老毛說:“你花,就讓你花!”我說:“我不花,我有錢。”他說:“你拿著!”我好言相勸:“老毛,我不用錢,你存起來,等我用的時候,我一定跟你要,好不好?”就這么推了幾回合,老毛也不再堅持了,他說:“好,你一定得跟我要。”這時候,李永建就逗他說:“老毛啊,我沒錢了,你借給我50塊錢咋樣?”老毛一聲都不吭,把錢揣好,扭頭就走了,在場的人全都哄堂大笑。

  4組有一個貧困戶叫張三,他也是智力有問題,40多歲了,跟他母親一塊住。他啥都不干,就整天躺在床上。他媽60多歲了,他媽去哪兒,他就跟著去哪兒。我到他家,跟他說:“張三,今天你去干活!”他不理我。之后我就每天到他家里去一趟,每天催他去干活。有一天,他突然爆發了,拿起一個盆就摔在我腳下,當時把我嚇得心噔噔跳。但我還是堅持去他家,經常跟他說話,在他家小板凳一坐就是一個小時,跟他聊天。我覺得他能聽懂,但他就是不理我,不吭聲。但有一次,我去他家,他竟然主動給我抓了一把花生。我說:“你今天咋理我了?為啥讓我吃東西?”他說:“恁是個好人。”我說:“你今天不拿盆砸我了?”他又說:“恁是個好人。”我看他有轉變,就安排他在村里掃地。后來幫助他們家申請了危房改造政府補貼3.4萬元,我又向單位協調了2萬塊錢,把他的房子給蓋起來了。我跟他說:“張三,我是因為你的轉變才決定幫助你,以后你還要繼續干活掙錢,你媽年紀大了,不能再讓你媽操勞了。”他點頭答應了。

  還有一個貧困戶,男主人叫保健,30多歲。他身高一米四幾,干不了什么體力活兒,找不到工作。有一天,保健給我打電話。他說:“張隊長,你借我500塊錢中不中?”我說:“干啥?”他說:“孩子餓得直哭,我得給孩子買奶粉。”保健家當時困難到什么程度?沒有收入,沒有存款,屋里、院里,都像垃圾堆一樣。我最開始去他家,大白天的,大人小孩在床上躺一片,還有一個小孩不穿鞋,滿地跑。他父親當時腿上打著鋼釘,沒法干重活,母親精神有點問題,奶奶80多歲了,沒有勞動能力。他媳婦艷霞的智力不太正常,家里日子過得一貧如洗,保健兩口子還接二連三地生孩子。我駐村的時候,他們已經生了兩個,懷第三個了。我跟保健說:“你們不能光要孩子,得干活,掙錢,養活孩子。”我就安排他跟著村里人去大棚干活。不管是去瓜棚里干活兒,或者是村里有什么雜活,只要有活兒,就想著下來叫他。我還給他媳婦安排到村里的一個公益性崗位,掃掃地,弄弄衛生,每月能掙500多塊錢,家里日子能過得好一點。這樣,他們每天上班、下班,把勞動形成習慣了,保健的精神頭就好了很多。此后我每一次去他家,保健看見我第一件事就是掂起笤帚掃地,雖然是做樣子,但能看出來他家里的衛生確實比以前要好很多了。他家不久之后也達到了脫貧標準。

  和村支書“八字不合”

  這些貧困戶都有轉變,相繼脫貧了,產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村支書李永建對我的態度卻沒啥太大轉變。村里人說我跟村支書可能屬相不合或者八字不合,我雖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但我們確實經常有矛盾、鬧別扭,有一天半夜下大雨,我們的好幾座大棚被淹了,我們倆參加完搶險、排水,回到村委會,在國旗下冒著大雨又吵了一架。李永建說:“你作為水利局的工作隊,你來駐村,下雨還能把大棚給淹了!”我說:“大棚排水不行,你怪我干啥!”李永建說:“你就應該聯系你們水利局,給我們修下水道。我認為你工作做得不到位!”我當時可委屈了,我說:“你看看我,天天在村里沒白天沒黑夜地干,下雨我們搶排水就排到夜里將近1點,好不容易把水排完了,大家都回家睡覺了,你不回家睡覺,在院里跟我吵。有沒有你這么過分的!”我回到宿舍就哭了,心里難受得不行,怎么也睡不著,我就給我們局長發信息:“局長,我們駐村工作隊也是想給村里干點實事,也想讓村里看見實實在在的變化。但是我們個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我想通過咱們單位,能不能支持村里干點什么事?”那天晚上,我想得也比較多,發了好長一條信息。后來感覺有點后悔,可是撤不回來了。局長當時沒回,應該早就睡覺了。第二天早上8點多,我一看手機,局長已在6點多回了信息:“好,我今天去看看。”我一愣,外面就有人喊我:“張隊長,你們局長來了!”

  當天,我和李永建陪著我們局長在村里考察了一番,大體上定了水利設施怎么搞、怎么設計。很快,局里出了錢,出了技術人員,買了管子,把大棚的排水設施鋪設好了,后來又修了一座橋,把被一道大溝阻斷的2組和3組連接了起來。李永建高興得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兒了,他說:“這個橋要起名字啊。”我說:“起啥名?”他說:“就叫張靜橋吧!”我說:“你可真能惡心人!”后來這個橋起名叫“幸福橋”,寄托了我們對鄉親們最美好的祝愿。

  2018年,當時的省委書記到杜寨村和我們開座談會。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張靜,如果你給李永建打分,你打多少分?”我當時愣了一下,我想,給他打多少分合適呢?雖然我們經常意見不合,有矛盾,但他在村里面干的活真不少。我想了想,說:“打90分。”省委書記說:“為啥打90分?那10分扣在哪里了?”我還沒回答,李永建就搶著說:“因為我倆吵過架!張隊長這是給我留了10分的進步空間啊!”此話一出,會議室的人都笑了。

  我成了“俺村隊長”

  其實我駐村這幾年,包括李永建在內的很多人,都是“鞭策”我成長的貴人。這幾年我成長了不少,變化很大。我在縣城出生長大,不了解農村,不了解農民,更不熟悉農村工作。剛下村的時候,晚上我怕得睡不著覺;后來晚上我在村里走夜路,大步流星地走,一點都不害怕。剛開始我連韭菜和麥苗都分不清楚;后來我種蜜瓜、種辣椒、種黃瓜、種紅薯,還種過羊肚菌,啥都可以試一試。最早到村里,我不敢跟人家打招呼,感覺張不開嘴;后來到誰家都不見外,跟人家聊著天,幫人家剝著花生,感覺可親切了,可放松了。因為我們長期在村里住,村里人有啥事兒都不找村干部了,直接找我們工作隊,這樣也提升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前我在水利局工作,根本接觸不到多少人,也沒有經歷過多少事,處理不了復雜的事情;現在跟群眾打交道多了,處理一些復雜事情有了較強的應變能力。以前在水利局,如果有群眾去找我們反映問題,我都是往后退,往一邊躲;現在我在東壩頭鎮工作,鄉親有事,急赤白臉地來找我們,我直接就上前了,我說:“大娘,你有啥事,別著急,我能幫你解決不?”膽量比以前大得多,擔當意識也上來了,不怕問題了,也能解決問題了。以前在單位的時候,我是小孩脾氣,一有點兒啥事就容易炸,沉不住氣;后來駐村,天天跟鄉親們在一起,有的老百姓不認可你啊,也不跟你講理,有些明明是他沒理的事,我還要哄著他,一次還哄不好呢,還得變著法兒多哄幾次。后來我就想:別覺得人家無理取鬧,以前我好像也是這樣的!慢慢地,我把自己的脾氣磨沒了,能非常心平氣和地跟鄉親們討論一些問題,能夠非常耐心地處理每一件事情了,也能更加換位思考,最終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村里人都把我當成了自家人,提起我,都說“俺村張靜”“俺村隊長”。總之,我通過駐村這幾年變得成熟了,這是我一生中成長最快的幾年。

  我駐村這幾年,家人對我的支持也特別重要。我是把村里當成家了,到了周末,都是家人到村里來看我。我連續4個生日都在村里過的,老公帶著孩子買個蛋糕到村里來,村干部、村民和我家人一起給我過生日,我每次都很感動。我愛人是個特別好的人,我長期不回家,但他從來不怪我,他就是可憐我。他說:“我看你干那么多活兒,太累了,我可憐你!”我說:“你別可憐我,我在村里可得勁兒了。”村里嫂子問我:“你天天不回家,你倆不生氣?”我說:“我倆能相互理解,不但不生氣,反而關系更好了。”每次試驗出來新品種的瓜,我就拿回家,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我愛人就很高興地拿去讓他爸媽品嘗。我愛人經常帶著孩子來村里看我,孩子每次到農村都有一種觸動的感覺,他喜歡鄉土,喜歡農民,熱愛勞動,這對孩子的教育也很好。

  可是,我媽對我下鄉特別不理解,意見還很大,她有種傳統思想,覺得我作為一個女同志,就應該照顧家里,照顧孩子,相夫教子,不應該自己跑到農村去,一住就是幾年。我多次請她來村里看我,她都賭氣不來。后來我到縣城去接我媽,一路上,我跟她講我在村里做的事,幫助多少老百姓脫貧,可她還是悶悶不樂。直到我領著她爬到一個房頂,那個位置能看到村外幾百座大棚,一望無際,非常壯觀。我說:“媽,你看,這就是我的成就,這是我打下的‘江山’!”我媽當時就流淚了,她說:“我閨女以前啥都不會,現在啥都會干了,真是長大了。”

  前一段時間,李永建跟我說,老毛去世了。我心里特別難受,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了一場。我感覺我幫扶的貧困戶,因為長時間朝夕相處,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6.png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污泥烘干机-低温干化机-工业污泥烘干设备厂家-焦作市真节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深圳市华科星电气有限公司 | RV减速机-蜗轮蜗杆减速机-洗车机减速机-减速机厂家-艾思捷 | 回转炉,外热式回转窑,回转窑炉-淄博圣元窑炉工程有限公司 | 色油机-色母机-失重|称重式混料机-称重机-米重机-拌料机-[东莞同锐机械]精密计量科技制造商 | 透平油真空滤油机-变压器油板框滤油机-滤油车-华之源过滤设备 | 庭院灯_太阳能景观灯_草坪灯厂家_仿古壁灯-重庆恒投科技 | 水质监测站_水质在线分析仪_水质自动监测系统_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_水质传感器-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线材成型机,线材折弯机,线材成型机厂家,贝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1 | 直流电能表-充电桩电能表-导轨式电能表-智能电能表-浙江科为电气有限公司 | 渣油泵,KCB齿轮泵,不锈钢齿轮泵,重油泵,煤焦油泵,泊头市泰邦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 合肥注册公司|合肥代办营业执照、2024注册公司流程 | 彩超机-黑白B超机-便携兽用B超机-多普勒彩超机价格「大为彩超」厂家 | 振动时效_振动时效仪_超声波冲击设备-济南驰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宣传片拍摄_产品宣传片拍摄_宣传片制作公司-现像传媒 | 耐酸碱泵-自吸耐酸碱泵型号「品牌厂家」立式耐酸碱泵价格-昆山国宝过滤机有限公司首页 | 蓝鹏测控平台 - 智慧车间系统 - 车间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 搅拌磨|搅拌球磨机|循环磨|循环球磨机-无锡市少宏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 通风天窗,通风气楼,屋顶通风天窗,屋顶通风天窗公司 | 宁夏活性炭_防护活性炭_催化剂载体炭-宁夏恒辉活性炭有限公司 | 气密性检测仪_气密性检测设备_防水测试仪_密封测试仪-岳信仪器 | 哈尔滨发电机,黑龙江柴油发电机组-北方星光 | 背压阀|减压器|不锈钢减压器|减压阀|卫生级背压阀|单向阀|背压阀厂家-上海沃原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本安接线盒-本安电路用接线盒-本安分线盒-矿用电话接线盒-JHH生产厂家-宁波龙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棉柔巾代加工_洗脸巾oem_一次性毛巾_浴巾生产厂家-杭州禾壹卫品科技有限公司 | 并网柜,汇流箱,电控设备,中高低压开关柜,电气电力成套设备,PLC控制设备订制厂家,江苏昌伟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之家 - 专注于服务器技术及软件下载分享 | 四合院设计_四合院装修_四合院会所设计-四合院古建设计与建造中心1 | 菏泽知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大功率金属激光焊接机价格_不锈钢汽车配件|光纤自动激光焊接机设备-东莞市正信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定制奶茶纸杯_定制豆浆杯_广东纸杯厂_[绿保佳]一家专业生产纸杯碗的厂家 | 双杰天平-国产双杰电子天平-美国双杰-常熟双杰仪器 |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环评网|环评论坛|环评报告公示网|竣工环保验收公示网|环保验收报告公示网|环保自主验收公示|环评公示网|环保公示网|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师|规划环评|环评报告|环评考试网|环评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舞台木地板厂家_体育运动木地板_室内篮球馆木地板_实木运动地板厂家_欧氏篮球地板推荐 | 锂电池砂磨机|石墨烯砂磨机|碳纳米管砂磨机-常州市奥能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立刷【微电签pos机】-嘉联支付立刷运营中心 | 10吨无线拉力计-2吨拉力计价格-上海佳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仿古建筑设计-仿古建筑施工-仿古建筑公司-汉匠古建筑设计院 | 渣油泵,KCB齿轮泵,不锈钢齿轮泵,重油泵,煤焦油泵,泊头市泰邦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 ptc_浴霸_大巴_干衣机_呼吸机_毛巾架_电动车加热器-上海帕克 | 刺绳_刀片刺网_刺丝滚笼_不锈钢刺绳生产厂家_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山东石英砂过滤器,除氟过滤器「价格低」-淄博胜达水处理 | 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 海水晶,海水素,海水晶价格-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强隆海水晶厂 |